[实用新型]鲍鱼潮间带养殖装置无效
申请号: | 201020300135.7 | 申请日: | 2010-01-06 |
公开(公告)号: | CN201617092U | 公开(公告)日: | 2010-11-03 |
发明(设计)人: | 连建华;杨燕妮;王哲江 | 申请(专利权)人: | 龙泽海产养殖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01K61/00 | 分类号: | A01K61/00 |
代理公司: | 威海科星专利事务所 37202 | 代理人: | 鲍光明 |
地址: | 264200 ***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鲍鱼 潮间带 养殖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水产养殖装置领域,详细地讲是一种鲍鱼潮间带养殖装置。
背景技术
众所周知,与海上筏架吊养鲍鱼相比,在潮间带养殖鲍鱼可节省制作筏架的成本,利润空间较大,而且养殖安全系数比较高。目前在潮间带养殖鲍鱼主要采用垒石养鲍和网床养鲍两种方式,网床养鲍比垒石养鲍更易管理,成活率相对较高,但是目前的养殖装置投喂比较麻烦,劳动强度较大,同时养殖生产易受海区潮汐影响,而且因鲍鱼排泄物积聚,对养殖生产会产生不良影响。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鲍鱼潮间带养殖装置,防风防浪效果好,可直接投喂饵料,操作方便,省时省力,养殖成活率高,而且可鲍参混养,提高经济效益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鲍鱼潮间带养殖装置,设有桶体和桶座,其特征在于,桶体上端设有上口,上口直径小于桶体的直径,上口与桶体之间设有颈部,颈部活动连接网筒的一端,网筒的另一端固定的支架上,桶体上设有许多透水孔,桶体内设有中隔板,桶底设有底板,中隔板和底板上均设有许多小孔,桶座由上座和下座两部分构成,上座和下座均为中空圆柱形结构,并连成一体,下座壁比上座壁厚,使桶座内径上宽下窄,桶体插入上座内,桶底放在下座上,上座上设有多个小通水口,下座上设有多个大通水口。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防风防浪效果好,可直接投喂饵料,操作方便,省时省力,养殖成活率高,而且可鲍参混养,提高经济效益。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桶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桶座的俯视图。
图中 1.网筒,2.上口,3.颈部,4.桶体,5.透水孔,6.小通水口,7.上座,8.下座,9.大通水口,10.中隔板,11.小孔,12.底板。
具体实施方式
在图1、图2、图3中,本实用新型设有桶体4和桶座,桶体4上端设有上口2,上口2直径小于桶体4的直径,上口2与桶体4之间设有颈部3,颈部3活动连接网筒1的下端,网筒1的上端固定的支架上,桶体4上设有许多透水孔5,桶体4内设有中隔板10,桶底设有底板12,中隔板10和底板12上均设有许多小孔11;桶座由上座7和下座8两部分构成,上座7和下座8均为中空圆柱形结构,并连成一体,下座8壁比上座7壁厚,使桶座内径上宽下窄,这样,桶体4可插入上座7内,桶底放在下座8上,上座7上设有多个小通水口6,下座8上设有多个大通水口9。
本实用新型在使用时,在桶体4的底板12上放海参苗种,在中隔板10上放鲍鱼苗种,再把桶体4放在桶座内,上座7可起到固定、防风、防浪的作用,下座8起到支撑作用,上座7上的小通水口6和桶体4上的透水孔5可保证桶体4内的水流畅通,下座8上的大通水口9便于海水流通,将饵料残渣和排泄物带走。当需投喂饵料时,将海藻等从网筒1的上端放入,海藻等饵料会顺网筒1进入桶体4内,供鲍鱼摄食,饵料的残渣、鲍鱼的粪便等通过中隔板10上的小孔11落入底板12上,供海参摄食,余下的残渣、粪便通过底板12上的小孔11落入下座8内,再由大的海流带走,管理比较轻松,省时省力,而且养殖成活率较高,经济效益可观。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龙泽海产养殖有限公司,未经龙泽海产养殖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20300135.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