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太阳能手电筒无效
| 申请号: | 201020299472.9 | 申请日: | 2010-08-21 |
| 公开(公告)号: | CN201787358U | 公开(公告)日: | 2011-04-06 |
| 发明(设计)人: | 王星 | 申请(专利权)人: | 王星 |
| 主分类号: | F21L4/08 | 分类号: | F21L4/08;F21V21/08 |
| 代理公司: | 福州元创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35100 | 代理人: | 蔡学俊 |
| 地址: | 350001 福建省福州市仓山***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太阳能 手电筒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太阳能手电筒。
背景技术
传统照明手电筒采用的是一筒状外壳,其内部安装有电池,其头部设置有发光小电灯泡或发光二极管,该类手电筒采用电池供电,对环境的污染较大,已经渐渐退出市场了,为了使用方便,现在的科技人员发明了可充电的手电筒,如专利号为200920116371.0所公开的充电手电筒,该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充电手电筒,由手电筒所组成,所述的手电筒包括灯头及与其相连的电筒壳体,在电筒壳体内设有蓄电池和充电器,所述的充电器连接电源线和电源插头,电源线和电源插头是放入到电筒壳体的后盖内。该专利的手电筒虽然可以不用电池,减少了对环境的污染,但由于其不能时时充电,要充电一端时间,用一段时间,这样如果没有固定的插座充电时就无法使用了。当然现在市场上也出现了一批利用太阳能的手电筒,虽然可以时时充电,保证要用的时候都是有点的,但由于其基本没有配置座体,携带及其不方便,这也是困扰用户的一大问题。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太阳能手电筒,该装置不仅可以利用自然界的太阳能进行时时充电,无需采用市电充电,省去充电的工序和时间;而且配置有座体,便于携带,使用十分方便,其具有极大的使用价值和广阔的市场空间。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在于:一种太阳能手电筒,包括设置有太阳能电池板及控制开关的手电筒本体,其特征在于:所述手电筒本体外套设置有一座体,所述手电筒本体两旁侧开设有以利手电筒本体顺利套入座体的导轨槽,所述导轨槽底部设置有一定位凹坑,所述座体相应内侧壁上设置有与该凹槽相配合的凸筋,所述座体两旁侧底部设置有塑胶卡片,所述卡片内侧壁设置有与手电筒本体上定位凹坑相互定位配合的定位凸点,所述座体前侧开设有以利太阳能电池板采光的U型槽,所述座体后侧壁设置有扣接卡簧。
所述扣接卡簧由U型弹性钢丝构成,所述U型弹性钢丝下端连接部向外拐出,其上端成圆弧拱形,所述圆弧拱形的端头设置有一外拐部,所述外拐部卡接在座体后侧壁槽孔内,所述座体后侧壁还设置有防止外拐部脱出的定位卡接肋板。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一是由于配置了太阳能电池板,该手电筒可以利用自然界的太阳能进行时时充电,无需采用市电充电,保证了要用的时候都是有电的,同时也省去充电难的和充电时间长麻烦;二是由于配置有座体,该座体可以卡在汽车的遮阳板上,作为夜间车内照明使用,同时也可以挂在腰间的皮带上,满足个人日常休闲活动使用。携带十分方便,其具有极大的使用价值和广阔的市场空间。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手电筒本体结构示意图。
图3为座体结构示意图。
图4为座体的剖视图。
附图中:1—太阳能电池板;2—控制开关;3—手电筒本体;4—座体;5—导轨槽;6—定位凹坑;7—导向凸筋;8—塑胶卡片;9—定位凸点;10—U型槽;11—扣接卡簧;12—U型弹性钢丝下端连接部;13—圆弧拱形;14—外拐部;15—座体后侧壁槽孔;16—定位卡接肋板;17—发光体。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阐述本发明创造。应理解,这些实施例仅用于说明本发明创造而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创造的范围。此外应理解,在阅读了本发明创造讲授的内容之后,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对本发明创造作各种改动或修改,这些等价形式同样落于本申请所附权利要求书所限定的范围。
参考附图,本实用新型为太阳能手电筒,包括设置有太阳能电池板1及控制开关2的手电筒本体3,其特征在于:所述手电筒本体3外套设置有一座体4,所述手电筒本体3两旁侧开设有以利手电筒本体3顺利套入座体4的导轨槽5,所述导轨槽5底部设置有一定位凹坑6,所述座体4相应内侧壁上设置有与该导轨槽5相配合的导向凸筋7,所述座体4两旁侧底部设置有塑胶卡片8,所述塑胶卡片8内侧壁设置有与手电筒本体3上定位凹坑6相互定位配合的定位凸点9,所述座体4前侧开设有以利太阳能电池板1光的U型槽10,所述座体4后侧壁设置有扣接卡簧11。
所述扣接卡簧11由U型弹性钢丝构成,所述U型弹性钢丝下端连接部12向外拐出,其上端成圆弧拱形13,所述圆弧拱形13的端头设置有一外拐部14,所述外拐部14卡接在座体4后侧壁槽孔15内,所述座体4后侧壁还设置有防止外拐部14脱出的定位卡接肋板16。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王星,未经王星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20299472.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信息处理设备,信息处理方法和计算机程序
- 下一篇:图像形成装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