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拱涵拱圈钢模台车无效
| 申请号: | 201020299439.6 | 申请日: | 2010-08-21 |
| 公开(公告)号: | CN201738250U | 公开(公告)日: | 2011-02-09 |
| 发明(设计)人: | 郝晋新;杜永清;李勇;邵小江;王民焕;黄枝花;谢中文;尹国梁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铁六局集团有限公司;中铁六局集团太原铁路建设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E01F5/00 | 分类号: | E01F5/00;E04G13/00 |
| 代理公司: | 山西太原科卫专利事务所 14100 | 代理人: | 任林芳 |
| 地址: | 100036***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拱圈 台车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拱涵施工的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拱涵拱圈钢模台车。
背景技术
随着我国高等级公路建设的迅猛发展,拱涵的施工方法也开始向多样化发展,拱涵主要的施工方法有:立柱式拱架法、撑架式拱架法、土牛法等,但是,由于拱架法施工安装、拆除支架及模板工作重复,工作量大,施工周期较长,所以上述施工方法还需要进一步改进完善。
例如申请人承建的某高速公路工程,K119+065涵洞,全长134.6米,共分22节。中心桩号为:K119+065、斜交120度,结构形式为:1-3.0m钢筋砼拱涵,该涵洞为整体式钢筋混凝土基础、重力式台身、半圆形拱圈,其中拱圈、拱脚采用C30砼,基础、台身、帽石采用C25砼。由于该涵洞较长,而工期很紧、工程量较大,因此选择何种支架及拱圈模板,就显得尤为重要。
拱架法施工拆装工作量较大,所需施工周期较长,不能满足现场实际情况及工期的要求,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1、由于施工高度较高,基础顶至拱顶的距离为:5米,每节拱圈支架及模板均需进行安装、拆除,施工不易操作,重复性工作多,工作量大,施工进度较慢,施工成本较大;
2、拱圈砼在施工过程中,安装、拆除支架及模板时需先拆成散件,并运至地面,再重新安装,容易坠落管件或钢模拼件,造成人员伤亡事故发生,有较大安全隐患;
3、拱圈两侧拱脚部分的圆弧形模板支、拆质量不易控制,且容易与台身墙体产生接缝、错台,不能满足施工及规范要求;
4、拱架法施工的圆弧拼装模板用完后即成为废品,不能重复利用,造成材料的浪费,施工成本加大;
5、拱架法施工易发生支架及模板变形现象,且圆弧形模板不易安装,易造成每节拱圈的砼外表面高低不一致,浇筑的砼外观质量较差,容易产生错台和漏浆现象。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为解决现有拱涵施工过程中拱圈支架、模板反复安装、拆除的问题,提供了一种拱涵拱圈钢模台车。
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实现:
拱涵拱圈钢模台车,包括钢桁架结构的模架,模架底部对称安装四个钢轮,模架底部还设有若干千斤顶支承点,模架顶部安装圆弧形的内模和外模,内模包括通过销轴连接的拱顶部分和两侧的拱脚部分,内模和外模之间设置拉杆,拉杆的上下两端分别与外模、内模连接,内模的拱脚部分与模架顶部之间连接有丝杠。拉杆上、下两端与外模、内模的连接之处内部使用锥形止水螺栓,外部使用蝴蝶卡。
使用的时候,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台车底部配套千斤顶调节模架的高度。
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的有益效果:节省了反复支、拆支架及模板的时间,大大减少了施工工序及工作量,同时钢模台车强度、刚度及稳定性均很好,不易产生变形;该台车模架结构简单、易于加工,表面钢板接缝严密,弧形一致,整体可调性好,模板一经立好后无需进行重复的支拆工序,在上一节拱圈施工完毕后,直接行走至下节拱圈的施工位置,进行下节拱圈的施工,从而有效地缩短了施工周期,加快了施工进度,降低了施工成本,提高了经济效益;施工完成后,台车模架材料经解体后均可重复使用;所施工混凝土拱圈线型一致,混凝土表面平整、光滑,故在现场施工中有较大的实用价值,可以在类似的工程中大量推广应用;施工进度、安全均得到有效的控制,各项设计均较好的满足了施工需求。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中:1-钢轮,2-千斤顶,3-模架,4-销轴,5-拉杆,6-内模,7-外模,8-丝杠,9-锥形止水螺栓。
具体实施方式
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说明。
拱涵拱圈钢模台车,其特征在于包括钢桁架结构的模架3,模架3底部对称安装四个钢轮1,模架3底部还设有若干千斤顶支承点,模架3顶部安装圆弧形的内模6和外模7,内模6包括通过销轴4连接的拱顶部分和两侧的拱脚部分,内模6和外模7之间设置拉杆5,拉杆5的上下两端分别与外模7、内模6连接,内模6的拱脚部分与模架3顶部之间连接有丝杠8。拉杆上、下两端与外模、内模的连接之处内部使用锥形止水螺栓,外部使用蝴蝶卡。使用的时候,台车底部配套6台千斤顶调节拱架的高度。
以下具体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各组成部分:
1)钢轮(外包橡胶皮):位于钢模台车的底部,用来完成钢模台车的纵向走行,可以方便地行走至需要浇筑拱圈的适合位置;
2)千斤顶:顶升钢模台车达到要浇筑砼的高度,卸落钢模台车,使钢轮接触基础顶面,完成模板拆除;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铁六局集团有限公司;中铁六局集团太原铁路建设有限公司,未经中铁六局集团有限公司;中铁六局集团太原铁路建设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20299439.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