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全自动营养盐分析仪无效
申请号: | 201020299090.6 | 申请日: | 2010-08-20 |
公开(公告)号: | CN201765236U | 公开(公告)日: | 2011-03-16 |
发明(设计)人: | 赵立晶;赵萍;肖靖泽;魏月仙;顾爱平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吉天仪器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N35/00 | 分类号: | G01N35/00;G01N35/10;G01N35/08 |
代理公司: | 北京双收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41 | 代理人: | 李云鹏 |
地址: | 100015 北京***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全自动 营养盐 分析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全自动营养盐分析仪,尤其是能快速测定大批量试样,可同时进行五参数测定,主要涉及一种营养盐的自动分析仪。
背景技术
海水中磷酸盐(PO43-)、硅酸盐(SiO42-)和无机氮,包括硝酸盐氮(NO3-)、亚硝酸盐氮(NO2-)、氨氮(NH4+)可促进浮游植物的生长,但浓度过高会导致海水呈现富营养化,从而引发严重的环境问题——赤潮。海水的富营养化会消耗海水中的溶解氧,导致海水中的动植物由于氧气枯竭而死掉,对生态环境造成了破坏。对海水营养盐的检测,是海洋环境监测的重要组成部分。
目前,海水中营养盐的分析在我国海洋污染调查与监测都是采用船只每年2-6次巡航,主要还是依赖现场采样,取海水样品在船上贮存,到岸上实验室进行化学分析和测量。这种方法有两个缺点:一是巡航一般为每年几次,间隔时间较长;将样品保存后,在实验室中采用《海洋监测规范GB 17378.4-2007的第四部分:海水分析》中规定的使用分光光度法对海水中的营养盐进行测定,由于不是现场分析,在样品保存和后期测定中都会出现不可预料的因素导致测定结果的不可靠性。而且随着国家对环保监测力度的加大,现场采集的样品数量大、采样次数频繁,每天几百个样品的多个指标的测定,使实验室里的分析人员不堪重负。而硝酸盐氮(NO3-)的测定需要使用有毒的镉柱,对实验人员的健康是个潜在的威胁。随着社会的发展,全自动的营养盐分析技术和现场测量仪的开发越来越受到世界的广泛重视。
目前市场上有进口的基于连续流动分析的仪器在售,气泡间隔连续流动分析,技术原理基于物理混合和化学反应达到平衡后进行测定的局限,仪器的效率较低;使用室内空气作为气泡对样品与试剂进行间隔,以达到样品和试剂之间的均匀混合和对不同样品之间的间隔,因此该仪器对实验室环境要求较高,基于气泡间隔连续流动原理设计的仪器,气泡需要稳定至气泡的大小均匀边界圆滑后方可测定,系统稳定时间长(>2h),不适用于现场测定。进口仪器价格昂贵,使用成本高。
流动注射分析是在热力学非平衡的条件下,将一定体积的样品注入到无气泡间隔的连续流动的载流溶液中,保证混合过程与反应时间的高度重现性。专利CN 2404124和专利CN 1120987为了避免海水中的高盐度造成的基体干扰,使用了无气泡间隔的连续流动分析技术,并非真正意义的流动注射分析技术。专利CN 1176381C中,为了改善数 据处理的繁琐和大量的试剂需求,使用了将试剂注入到样品中的“反相流动注射分析技术”,但该专利所述仪器并不能进行多参数的同时测定,而且并未述及对于硅酸盐的测定及硅酸盐与磷酸盐测定互相干扰的问题的解决办法。其专利授权日期在2004年,新的国家标准GB 17378.4-2007是在2007年颁布实施的,专利中并未述及测试指标是否达到新的国家的需求。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提供一种可实现硝酸盐氮(NO3-)、亚硝酸盐氮(NO2-)、氨氮(NH4+)、磷酸盐(PO43-)、硅酸盐(SiO42-)五种营养成分的同时分析;可避免硅酸盐与磷酸盐之间测定互相干扰问题的全自动多参数营养盐自动分析的仪器。为实现实用新型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以下的技术方案: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吉天仪器有限公司,未经北京吉天仪器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20299090.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驱动电路及包含该驱动电路的显示系统
- 下一篇:医用监测仪显示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