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防止耳机滑落的装置无效
| 申请号: | 201020298809.4 | 申请日: | 2010-08-19 |
| 公开(公告)号: | CN201781602U | 公开(公告)日: | 2011-03-30 |
| 发明(设计)人: | 夏昳微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闻泰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H04R1/10 | 分类号: | H04R1/10;H04M1/02 |
| 代理公司: | 上海汉声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1236 | 代理人: | 胡晶 |
| 地址: | 200001 上海市***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防止 耳机 滑落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手机耳机装置,特别涉及一种防止耳机滑落的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社会的发展、通讯技术的进步,移动电话等通讯产品已成为人们重要的通讯工具,同时伴随着移动电话的使用日益频繁,人们对移动电话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在某些特殊场合,例如司机在驾驶机动车时,不方便用移动电话接听,因此,越来越多的用户开始使用移动电话的耳机。
目前使用较多的是有线耳机,耳机分为头戴式、耳塞式和耳挂式三大类。头戴式耳机的效果最好,但体积最大,耳塞式便携性最好,但声场宽度和低音表现力方面欠佳。耳挂式耳机是集头戴式耳机的大单元与耳塞式耳机的轻巧的优点于一身,再加上时尚多变的造型,耳挂式耳机一直备受年轻人的喜爱而用于移动电话中,耳塞式耳机以其便携性的优点而被广泛应用。
如图1所示,耳机100由听筒101、话筒103、夹子105、耳机线107以及插头109等五个主要部分组成。听筒101和话筒103可以实现电话的接听功能。耳机线107连接听筒101和话筒103,用于传输信号。
但是,通常使用的耳机线107都在0.5米至1米,耳机线107末端与插头109距离非常远,由于话筒103相对比较重,加上耳机线107很长,也产生一定的重量,使得消费者在使用耳机时,耳机经常滑落,使用起来非常不便。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防止耳机滑落的装置,以解决现有技术中耳机滑落的问题。
为解决所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防止耳机滑落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其包括一工型制件以及两个卡件,所述两个卡件设置在所述工型制件的一个挡板上。
优选地,所述卡件的卡口对应的挡板上还设置有凹槽。
优选地,所述凹槽的宽度与一耳机线的直径相同,所述凹槽的深度为从挡板顶至工型制件的轴。
优选地,所述两个卡件设置在一个挡板的中间。
优选地,所述两个卡件的卡口的宽度小于一耳机线的直径。
本实用新型的积极进步效果在于:
第一,本装置小巧,使用时只需将本装置卡在耳机线上,就能将耳机挂在头颈上,减轻耳机线的重量,使用简单、方便。
第二,本装置的工型器件可以缠绕任何线,如耳机线、USB线,便于收拾,使用广泛。
附图说明
图1为现有耳机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防止耳机滑落的装置的结构俯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防止耳机滑落的装置的结构主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举个较佳实施例,并结合附图来更清楚完整地说明本实用新型。
如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防止耳机滑落的装置包括一工型制件201以及两个卡件205,所述两个卡件205在所述工型制件201的一个挡板203上。如图3所示,两个卡件205设置在一个挡板203的中间。在所述卡件205卡口对应的挡板203上还设置有凹槽207。特别地,需要所述凹槽207的宽度与一耳机线的直径相同,所述凹槽207的深度为从挡板203顶至工型制件201的轴209。所述两个卡件203卡口的宽度略小于一耳机线的直径。
当本实用新型的一种防止耳机滑落的装置应用时,只需将本装置的两个卡件分别卡在两根耳机线上,使耳机线至插头形成一圆环,调整本装置的位置,使该圆环达到一定大小,即可挂在头颈上,缩短了耳机线,减小了垂挂在听筒和插头之间耳机线的重量。当不使用耳机线时,可以将耳机线绕在本装置的工型制件的轴上,然后将听筒附近的耳机线通过凹槽卡在卡件的卡口中。
本实用新型防止耳机滑落的装置有以下有益之处:
第一,本装置小巧,使用时只需将本装置卡在耳机线上,就能将耳机挂在头颈上,减轻耳机线的重量,使用简单、方便。
第二,本装置的工型器件可以缠绕任何线,如耳机线、USB线,便于收拾,使用广泛。
虽然以上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是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当理解,这些仅是举例说明,在不背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实质的前提下,可以对这些实施方式做出多种变更或修改。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书限定。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闻泰电子科技有限公司,未经上海闻泰电子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20298809.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