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带节能离合器的汽车传动装置无效
申请号: | 201020297386.4 | 申请日: | 2010-08-18 |
公开(公告)号: | CN201808450U | 公开(公告)日: | 2011-04-27 |
发明(设计)人: | 郭琛绵 | 申请(专利权)人: | 郭琛绵 |
主分类号: | B60K17/02 | 分类号: | B60K17/02;F16D25/06 |
代理公司: | 广州三环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44202 | 代理人: | 刘孟斌 |
地址: | 521011 广东省潮***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节能 离合器 汽车 传动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汽车传动装置,更具体地说是一种带有节能离合器的汽车传动装置。
背景技术
如图1所示,在习知的汽车传动装置中,习知离合器2起着传递动力的作用,发动机1的动力通过习知离合器2的输出轴3传给变速箱10,带动行走机构运行。当汽车需滑行时,发动机1失去带动的动力,反而由行走机构通过变速箱10和习知离合器2带动发动机1运转,此时,因为发动机1转速高于怠速状态,发动机1作为负载而消耗了整车动能,缩短了滑行的距离,浪费能源。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是克服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提供一种带有节能离合器的汽车传动装置,能消除汽车滑行时发动机作为负载带来的消耗,延长滑行距离,节省能耗,在需要紧急刹车时又能使汽车很快停下。
本实用新型带节能离合器的汽车传动装置,在习知离合器和变速箱之间增加一个节能离合器,所述节能离合器包括E型外套、传动轴承、分离轴承、带活塞杆和进油管的节能离合器油缸和油缸拨叉,E型外套的中央套接在习知离合器的输出轴上,E型外套的内表面套接在传动轴承的外表面上,传动轴承设有内外滚道、圆滚柱、偏心滚柱和拉力弹簧,传动轴承与变速箱的输入轴连接,偏心滚柱和拉力弹簧连接,分离轴承包括偏心滚柱压盘和分离轴轴承承座,偏心滚柱压盘端面处开有梯形槽,油缸拨叉一端连接活塞杆,另一端连接分离轴轴承承座,油缸拨叉的中间设有销钉,变速箱和油缸拨叉之间设有复位弹簧。
本实用新型的圆滚柱可设八个,偏心滚柱可设六个,沿圆周排列。
本实用新型的节能离合器的进油管是汽车刹车油管的分流管。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较有如下有益效果:
1、当汽车正常运行时,发动机动力通过习知离合器再经节能离合器传动至变速箱,带动行走机构运行,不影响汽车的正常行驶。
2、当汽车需要滑行时,行走机构的惯性动能无法传递给习知离合器,发动机不会成为负载,延长了滑行距离、节省了能耗。
3、当汽车滑行过程中需要紧急刹车时,节能离合器能强制接合,使发动机以负载形式消耗行走机构动能,达到快速制动的目的。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
图1是现有技术的汽车传动装置工作原理图;
图2本实用新型带节能离合器的汽车传动装置工作原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节能离合器结构示意图。
图4是节能离合器中传动轴承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如图2-图4所示,本实用新型包括在习知离合器2和变速箱3之间增加一个节能离合器(如图3所示),所述节能离合器包括E型外套4、传动轴承、分离轴承17、带活塞杆12和进油管的节能离合器油缸13和油缸拨叉11,E型外套4的中央套接在习知离合器2的输出轴3上,E型外套4的内表面套接在传动轴承的外表面上,传动轴承设有内滚道8和外滚道5、圆滚柱19、偏心滚柱7和拉力弹簧6,传动轴承与变速箱10的输入轴连接,偏心滚柱7和拉力弹簧6连接,分离轴承17包括偏心滚柱压盘18和分离轴轴承承座15,偏心滚柱压盘18端面处开有梯形槽,油缸拨叉11一端连接活塞杆12,另一端连接分离轴轴承承座15,油缸拨叉11的中间设有销钉14,变速箱10和油缸拨叉11之间设有复位弹簧16。
参见图2和图4,当汽车正常运行时,增大发动机1转速,发动机1的动力通过习知离合器2传递给节能离合器的E型外套4,E型外套4通过传动轴承将动力传递给变速箱10。传动轴承由外滚道5、拉力弹簧6、偏心滚柱7、圆滚柱19、内滚道8组成,由于传动过程中偏心滚柱7向外的滚柱柄受拉力弹簧6拉紧,使偏心滚柱7翻转至椭圆面的长轴,始终贴紧内滚道8和外滚道5,与此同时,偏心滚柱7受外滚道5带动的作用,摩擦力使其产生向长轴一端翻转的倾向,由于偏心滚柱7和内滚道8、外滚道5接触点连线与滚道中心线形成的角度小于6°,所以在摩擦力作用下内滚道8、外滚道5被偏心滚柱7锁紧而不能滑动,从而将外滚道5动力传给内滚道8,达到动力传递的目的。如图4所示,为使本实用新型能传递较大的扭矩,在传动轴承的滚道中圆相间地装着六个偏心滚柱7及八个圆滚柱19,每个偏心滚柱7都受拉力弹簧6拉紧而达到与内滚道8、外滚道5接触,所以六个偏心滚柱7在摩擦力作用下都能起到锁紧的作用,达到动力传递的目的。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郭琛绵,未经郭琛绵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20297386.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电动汽车用备用电池装置
- 下一篇:板式换热器温差稳定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