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空调风门驱动机构无效
申请号: | 201020297275.3 | 申请日: | 2010-08-17 |
公开(公告)号: | CN201772596U | 公开(公告)日: | 2011-03-23 |
发明(设计)人: | 潘华;方钟卫;苏为;赵军 | 申请(专利权)人: | 芜湖博耐尔汽车电气系统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4F13/10 | 分类号: | F24F13/10 |
代理公司: | 芜湖安汇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4107 | 代理人: | 徐晖 |
地址: | 241009 安徽省芜***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空调 风门 驱动 机构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空调领域,更具体的说,是涉及一种可以提高双风门联动传动机构可靠性和稳定性的空调风门驱动机构。
背景技术
在汽车空调气流分发器壳体总成中,根据空调器进风来源,进风状态可分为内循环进气模式(再循环模式)和外循环进气模式(新风模式)两种。各模式通过控制内循环风门和外循环风门的开启或关闭来实现,当内循环风门开启且外循环风门关闭时为内循环模式;当外循环风门开启且内循环风门关闭时为外循环模式。因此,内、外循环两个风门位置具有因果关系,当一个风门出于开启状态时另外一个风门必需关闭状态。若要满足这样的运动状态,需要通过传动机构运动副的设计将两个风门的运动关联起来。
在汽车空调壳体总成传动机构运动副设计中,常见的是采用一个连杆在壳体外部同时带动两个需要关联的拨杆运动,该两个拨杆再各自带动所连接的风门转动,最终完成两个风门联动的要求。由于此传动机构运动副传递级数多,及其各零件装配公差的存在,传动机构的精准性控制难度大,且随着使用时间的推移,运动副的可靠性也随之降低。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在汽车空调壳体内部进行连杆传递的运动副设计,可有效增加运动控制精度和可靠性的空调风门驱动机构。
要解决以上所述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取的技术方案为:
本实用新型为一种空调风门驱动机构,包括空调壳体总成,空调内循环进口,空调外循环进口,内循环风门,外循环风门,所述的内循环风门和外循环风门分别通过内循环风门定位轴和外循环风门定位轴活动安装在空调内循环进口和空调外循环进口上,所述的内循环风门和外循环风门之间设置为通过内外循环风门连杆连接在一起的结构,所述的内循环风门与控制内循环风门开闭的风门驱动装置连接。
所述的内循环风门和外循环风门靠近空调本体内腔一侧的表面分别与内外循环风门连杆的两端活动连接。
所述的内循环风门和外循环风门表面上分别设置凸起的内循环风门连杆连接销套和外循环风门连杆连接销套,所述的内外循环风门连杆两端分别设置内循环风门连接轴和外循环风门连接轴,所述的内循环风门连杆连接销套和外循环风门连杆连接销套分别与内循环风门连接轴和外循环风门连接轴活动连接。
所述的内循环风门和外循环风门设置为平行布置的结构。
所述的风门连杆为硬质塑料。
采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能得到以下的有益效果:
第一,传动取消了“主动风门-拨杆-连杆-拨杆-从动风门”的传动模式,减少了动力传递级数,增加了传动的准确性和可靠性;第二,取消了风门拨杆,减少了使用零件,降低了配件成本;第三,运动时风门各传动零件受力较为对称,零件受力变形对称,内应力小,可增加零件的使用寿命;第四,风门连杆位于空调壳体内部空间,相应节省了壳体外部空间,也降低了与其他零部件运动干涉的风险。
附图说明
下面对本说明书各附图所表达的内容及图中的标记作出简要的说明:
图1为实用新型所述的空调风门驱动机构的部件安装位置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内、外循环风门及连杆相对位置示意图;
图3a-图3c为内、外循环风门运动状态相对位置示意图;
图4为连接轴与连接销套的连接结构示意图;
图中标记为:1、空调壳体总成;2、空调内循环进口;3、空调外循环进口;4、内循环风门;5、外循环风门;6、内循环风门定位轴;7、外循环风门定位轴;8、内外循环风门连杆;9、内循环风门连杆连接销套;10、外循环风门连杆连接销套;11、风门驱动装置;12、空调壳体内腔;13、内循环风门连接轴;14、外循环风门连接轴。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对照附图,通过对实施例的描述,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如所涉及的各构件的形状、构造、各部分之间的相互位置及连接关系、各部分的作用及工作原理等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如附图1、2所示,本实用新型为一种空调风门驱动机构,包括空调壳体总成1,空调内循环进口2,空调外循环进口3,内循环风门4,外循环风门5,所述的内循环风门4和外循环风门5分别通过内循环风门定位轴6和外循环风门定位轴7活动安装在空调内循环进口2和空调外循环进口3上,内循环风门4和外循环风门5之间设置为通过内外循环风门连杆8连接在一起的结构,所述的内循环风门4与控制内循环风门4开闭的风门驱动装置11连接。
所述的内循环风门4和外循环风门5靠近空调本体内腔12一侧的表面分别与内外循环风门连杆8的两端活动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芜湖博耐尔汽车电气系统有限公司,未经芜湖博耐尔汽车电气系统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20297275.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