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发光二极管散热模组有效
申请号: | 201020296951.5 | 申请日: | 2010-08-19 |
公开(公告)号: | CN201757373U | 公开(公告)日: | 2011-03-09 |
发明(设计)人: | 郭雪梅;吴政道;谢凤人 | 申请(专利权)人: | 汉达精密电子(昆山)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1V19/00 | 分类号: | F21V19/00;F21V23/00;F21V29/00;F21Y101/0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15300 江苏省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发光二极管 散热 模组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散热模组,具体涉及一种发光二极管散热模组。
【背景技术】
随着全球环保意识的增强,节能省电已成为当今的趋势。发光二极管(LED)因具有节能、省电、高效率、反应时间快、寿命周期长等优点而得到越来越广泛的使用,例如随着高功率高亮度二极管的发展,二极管应用于照明、显示器背光源、汽车灯源及迷你型投影机中。
然而,目前发光二极管的输入功率只有15%到20%转换成光,而80%到85%转换成热,这些热量如果无法及时排出,将使发光二极管晶片的界面温度过高而影响其发光强度及使用寿命。
请参阅图1所示,其绘示现有发光二极管散热模组的示意图。现有发光二极管散热模组在铝基板30的基础上增加一散热器10,将发光二极管20的热通过散热膏40传至散热器10上以帮助散热,但其导热性较差,生产品质不易管控。
专利号为US5857767的美国专利中提到一种发光二极管散热模组,其在铝合金散热器上直接采用网版印制介电层和导电电路,其中发光二极管晶粒放置在导电线路上,中间镂空,然而该发光二极管的垂直传热部分没有和散热器直接接触,中间有空气层和介电层两个介面层阻隔,直接影响其散热效果,减短了发光二极管的使用寿命。
有鉴于此,实有必要开发一种新型的发光二极管散热模组,该发光二极管散热模组的散热效果好,且提升了发光二极管的使用寿命。
【发明内容】
因此,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发光二极管散热模组,该发光二极管散热模组的散热效果好,且提升了发光二极管的使用寿命。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发光二极管散热模组,其包括:
散热器,该散热器设有一上表面及若干散热鳍片;
介电层,其配置于上述散热器的上表面上,该介电层设有至少一第一孔洞,该第一孔洞裸露出上述散热器的上表面;
导电层,其印制于上述介电层上,该导电层上设有至少一第二孔洞,该第二孔洞裸露出上述第一孔洞;
导热材料,其设于上述第一孔洞及第二孔洞中,该导热材料直接与上述散热器的上表面接触;
发光二极管晶粒,其与上述导电层电性连接,且发光二极管晶粒与上述导热材料直接接触。
相较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的发光二极管散热模组散热效果好,且提升了发光二极管的寿命。
【附图说明】
图1绘示现有发光二极管散热模组的示意图。
图2绘示本实用新型发光二极管散热模组第一实施例的示意图。
图3绘示图2中A处的放大图。
图4绘示本实用新型发光二极管散热模组第二实施例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请分别参阅图2、图3所示,其分别绘示本实用新型发光二极管散热模组第一实施例的示意图、图2中A处的放大图。
于第一实施例中,本实用新型的发光二极管散热模组,其包括:
散热器100,该散热器100设有一上表面110及若干散热鳍片120,该散热器100的材质为铝合金或镁合金,该散热器100采用化学或电化学蚀刻方式微孔化处理,经微孔化处理后的散热鳍片120表面产生微孔121,增加了散热的表面积,提高了散热效果;
介电层300,其采用网印涂布的方式配置于上述散热器100的上表面110上,该介电层300设有至少一第一孔洞310,该第一孔洞310裸露出上述散热器100的上表面110;
导电层400,其通过网版印刷或喷墨打印的方式印制于上述介电层300上,该导电层400上设有至少一第二孔洞420,该第二孔洞420裸露出上述第一孔洞310,该导电层400上设有导电胶层410;
导热材料500,其设于上述第一孔洞310及第二孔洞420中,该导热材料500直接与上述散热器100的上表面110接触,于该第一实施例中,该导热材料500为导热膏;
发光二极管晶粒200,该发光二极管晶粒200的两电极引线210与上述导电胶层410连接或焊接,进而与上述导电层400电性连接,且发光二极管晶粒200与上述导热材料500直接接触,使该发光二极管散热模组的散热效果更好。
请参阅图4所示,其绘示本实用新型发光二极管散热模组第二实施例的示意图。该第二实施例与上述第一实施例的不同在于,该第二实施例中,发光二极管晶粒200的两电极220为平面电极,该平面电极220与导电胶层420连接,进而与导电层400电性连接,且该发光二极管晶粒200与上述散热器100间设有的导热材料500的高度与导电胶层420平齐。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汉达精密电子(昆山)有限公司,未经汉达精密电子(昆山)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20296951.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