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AT供电用两低压绕组层共箱并牵引变压器无效
申请号: | 201020296835.3 | 申请日: | 2010-08-19 |
公开(公告)号: | CN201868218U | 公开(公告)日: | 2011-06-15 |
发明(设计)人: | 鲁玮;张健;马君 | 申请(专利权)人: | 卧龙电气集团股份有限公司;银川卧龙变压器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F30/06 | 分类号: | H01F30/06;H01F27/24;H01F27/30;H01F27/28 |
代理公司: | 浙江翔隆专利事务所 33206 | 代理人: | 戴晓翔 |
地址: | 312300 浙江***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at 供电 低压 绕组 层共箱 牵引 变压器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牵引变压器。
背景技术
目前,我国常用的AT供电方式的牵引变压器有斯科特接线牵引变压器和VX接线牵引变压器,斯科特变压器由T变和M变两台单相牵引变压器组成,T变和M变需要单独设计,整个变压器结构复杂,制造难度较大,二次侧出口电压为55kV,变电所需设出口自耦变压器55/27.5kV,成本较高;不能满足AT供电方式VX接线牵引变压器Z21=Z31,(3Z21+Z31-Z23-1)/4<0.3Ω的设计要求。其中Z21为一次侧绕组短路后从供电侧绕组看到的阻抗,Z31为一次侧绕组短路后从馈电侧绕组看到的阻抗,Z23-1为一次侧绕组短路后从供电侧、馈电侧绕组串联回路两端看到的阻抗。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和提出的技术任务是对现有技术方案进行完善与改进,提供一种AT供电用两低压绕组层共箱并牵引变压器,以达到满足设计要求且结构简单、成本低的目的。为此,本实用新型采取以下技术方案。
AT供电用两低压绕组层共箱并牵引变压器,包括铁芯柱组及同心套接于铁芯柱的绕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铁芯柱组包括第一铁芯柱、第二铁芯柱、第三铁芯柱及第四铁芯柱,上述铁芯柱自内而外套接三同心绕组层,分别为第一绕组层、第二绕组层和第三绕组层,其中第一绕组层及第二绕组层分为两部分,第三层绕组层为一次侧绕组;第一绕组层包括供电侧绕组的第一等分绕组及馈电侧绕组的第二等分绕组,第二绕组层包括供电侧绕组的第二等分绕组及馈电侧绕组的第一等分绕组,供电侧绕组的第一等分绕组外层为馈电侧绕组的第一等分绕组,馈电侧绕组的第二等分绕组外层为供电侧的第二等分绕组;同一铁芯柱上的供电侧绕组的第一等分绕组与第二等分绕组串联,同一铁芯柱上的馈电侧绕组的第一等分绕组与第二等分绕组串联;经串联的第一、第二铁芯柱上的供电侧绕组并联形成变压器供电侧的第一输出端及接地端,经串联的第三、第四铁芯柱上的供电侧绕组并联形成变压器供电侧的第二输出端及接地端;经串联的第一、第二铁芯柱上的馈电侧绕组并联形成变压器馈电侧的第一输出端及接地端,经串联的第三、第四铁芯柱上的馈电侧绕组并联形成变压器馈电侧的第二输出端及接地端;第一、第二铁芯柱上的一次侧绕组并联形成A相输入端及B相输入端,第三、第四铁芯柱上的一次侧绕组并联形成B相输入端及C相输入端。供电侧绕组的接地端与馈电侧绕组的接地端(输出端)位置相错,分别位于绕组的上下端,便于两低压绕组层间的绝缘,A、B、C相输入端与输入变压器的三相电连接。两T变和M变单相牵引变压器统一设计成一牵引变压器,设计方便,结构简单,降低设计、生产成本;变压器供电侧、馈电侧绕组采用两绕组交叉串联,两柱并联的方式,通过交叉绕组以使漏磁相互抵消,实现了0.3Ω低阻抗要求及供电侧绕组和馈电侧绕组阻抗的对称性,完全满足Z21=Z31,并(3Z21+Z31-Z23-1)/4<0.3Ω。可以省去出口自耦变55kV/27.5kV,适用于110kV、220kV电压等级AT供电方式VX接线的高速、重载铁路使用。
作为对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完善和补充,本实用新型还包括以下附加技术特征。
所述的第一、第二绕组层均分为上下两部分,其中第一绕组层上半部分为供电侧绕组的第一等分绕组,下半部分为馈电侧绕组的第二等分绕组;第二绕组层上半部分为馈电侧绕组的第一等分绕组,下半部分为供电侧绕组的第二等分绕组。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卧龙电气集团股份有限公司;银川卧龙变压器有限公司,未经卧龙电气集团股份有限公司;银川卧龙变压器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20296835.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