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机车进气系统无效
申请号: | 201020296412.1 | 申请日: | 2010-08-17 |
公开(公告)号: | CN201739045U | 公开(公告)日: | 2011-02-09 |
发明(设计)人: | 周柏宇;周裕捷 | 申请(专利权)人: | 三阳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02M35/10 | 分类号: | F02M35/10 |
代理公司: | 中国商标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11234 | 代理人: | 宋义兴 |
地址: | 中国台湾新竹市新*** | 国省代码: | 中国台湾;7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机车 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进气系统,尤指一种适用于机车的进气系统。
背景技术
目前的引擎中,为了让液态燃料如汽油可以顺利在引擎内部点火燃烧,需将液态燃料予以汽化,同时再混合一定比率的氧气以达助燃效果。
请参考图1与图2,分别为习知机车引擎的进气系统示意图、及消音腔体组装连结于连结管的示意图。由于空气中含有尘埃,可能引起引擎汽缸8壁面与活塞发生异常磨损现象。为确保进入引擎燃烧室空气的洁净度,外部空气从进气管1进入后会先经过特别设置的一空气滤清器2以进行空气的洁净程序,用以除去空气中粉尘、水分等杂质。
经过滤的空气接着再流往节流阀体5(节流阀体5与空气滤清器2两部件之间又以一连结管3连接)。通过节流阀体5的空气接着再进入进气歧管6并与自一供油器7喷出的雾化油滴相混合,最后到达引擎汽缸8内配合点火装置如火星塞,反复进行进气、压缩、燃烧、排气等步骤。燃烧后废气是经由一排气管9排出。
在上述习知进气系统中,为降低进气过程所产生气流异音,连结管3另外接设一消音腔体4,以调节引擎声音频率。而此消音腔体4一般是使用束套10夹紧连接处的方式来达成气密要求,以免污染物进入空气流通路径导致引擎性能降低。此外,涂布密封胶体也可达成相同目的。
然而,不管是上述任何一种方式,都存在着密封元件(束套10)老化而使密封失效的潜在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发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机车进气系统,便可消除连结管与消音腔体连接处气密失效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一种机车进气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一进气管、一空气滤清器、一节流阀体、一连结管、及一消音腔体。上述空气滤清器与进气管相连接,且连结管两端分别连接空气滤清器与节流阀体。消音腔体连通于连结管的中间区段。其特色在于连结管与消音腔体是一体成型结构。
上述连结管与消音腔体可以是射出成型的一体结构,例如以塑胶射出成型。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是,由一体成型的连结管与消音腔体,便可消除习知此二部件连接处气密失效的问题,也因此省却密封元件的成本。此外,也减少二部件连接步骤,使车辆具有较佳组装性。
附图说明
图1是习知机车引擎的进气系统示意图。
图2是习知消音腔体组装连结于连结管的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一较佳实施例的机车进气系统的部分示意图。
主要元件符号说明
进气管1,11 空气滤清器2,12
连结管3,13 消音腔体4,14
节流阀体5,1 进气歧管6
供油器7 汽缸8
排气管9 束套10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主要特点在于将用来抑制进气异音的消音腔体以及连接空气滤清器与节流阀体的连结管以一体成型方式制作,免除了密封元件的使用,其余元件则皆可沿用习知者。
参考图3。图中示出一机车进气系统的一部分,详细而言,进气系统包括有一进气管11、一空气滤清器12、一节流阀体15、以及一体成型的一连结管13与一消音腔体14,此外还包括图3中未示出(可参考图1习知技术图式)的进气歧管。
进气管11一端延伸进入空气滤清器12的入口,而连结管13则是一端自空气滤清器12的出口延伸出、另一端连接至节流阀体15。节流阀体15再与进气歧管相连接。消音腔体14是在连结管13中间区段与连结管13相连通。
与习知技术相同地,进气系统以进气歧管连接于一汽缸,藉此将混合油气导入引擎汽缸的燃烧室中进行点火燃烧。
由于连结管13与消音腔体14是一体成型件(本例以塑胶射出成型),不再需要利用密封元件如束套来避免未经过滤的空气进入引擎汽缸中,故明显提升了组装性、也省却使用此密封元件的成本。另外也不须顾虑密封元件本身因物理性或化学性因素而产生异常、导致密封失效的情形。
虽然在本实施例(以及习知一般实务中)仅以一个消音腔体14示范说明,但熟知此技艺者当然可采用两个或更多的消音腔体来达到消除异音目的。
上述实施例仅为了方便说明而举例而已,本发明所主张的权利范围自应以申请专利范围所述为准,而非仅限于上述实施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三阳工业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三阳工业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20296412.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燃油蒸发控制系统三通管
- 下一篇:一种水冷发动机调温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