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二氧化硫检测试剂盒有效
申请号: | 201020294987.X | 申请日: | 2010-08-18 |
公开(公告)号: | CN201926651U | 公开(公告)日: | 2011-08-10 |
发明(设计)人: | 王红勇;高志贤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医学科学院卫生学环境医学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G01N31/22 | 分类号: | G01N31/2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00050*** | 国省代码: | 天津;1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二氧化硫 检测 试剂盒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检测试剂盒,具体的说,是涉及一种二氧化硫含量快速检测试剂盒。属于化学成份检测的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亚硫酸盐是还原型漂白剂,有亚硫酸钠、亚硫酸氢、低亚硫酸钠、焦亚硫酸钾等,是我国最常用的漂白剂,它们主要是通过所产生的二氧化硫的还原作用使其作用的物质褪色。亚硫酸盐在食品中广泛应用,如在食品加工中用以制作蜜饯、干果等食品。摄入0.2-0.5克就可引起中毒,因此在我国允许使用品种中,除硫磺外,均规定了ADI值,并在控制使用且同时还应严格控制其二氧化硫残留量。
目前食品中亚硫酸盐的分析方法主要有盐酸副玫瑰苯胺比色法和蒸馏直接滴定法。前者使用了大量有毒物质,对人、环境都有一定危害;后者操作简便,但操作者的主观因素对实验结果影响较大;另外还有色谱法、电流测定法和化学发光法,这些方法大多需要昂贵的仪器,并且操作复杂,需要专门的技术人员进行检测,很难将其应用于食品,水样品等环境样品的现场快速检测。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能够简化操作过程,缩短检测时间,并且携带方便,适合现场快速检测二氧化硫的试剂盒。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的技术方案予以实现:
一种二氧化硫检测试剂盒,是一种便于现场快速检测二氧化硫含量的试剂盒。所述一种二氧化硫检测试剂盒包括盒体、二氧化硫检测试剂、二氧化硫反应管、二氧化硫检测标准色卡。所述盒体为铜版纸制外盒。所述二氧化硫检测试剂包括1.0-2.0g/L盐酸副玫瑰苯胺和2-4g/L甲醛。所述二氧化硫反应管为5ml塑料菌种管。所述二氧化硫检测标准色卡为用于概略判断二氧化硫含量的标准比色的色阶。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本检测试剂盒是常规快速定性检测,是在非实验室的条件下在现场对样品进行筛检,不需要设备和高技术人员配备,避免了人力、物力的浪费。使用本检测试剂盒可以大大简化操作过程,缩短检测时间,能在5-10分钟内完成现场样品检测。
(2)使用本检测试剂盒可以检测样品中二氧化硫,检验的灵敏度、稳定性、可靠性均达到卫生评价标准的要求,检出限为1.0mg/kg。
(3)本检测试剂盒可广泛用于卫生防疫部门、监督部门使用。
附图说明
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在图中:盒体——1 二氧化硫检测试剂——2 二氧化硫检测试剂——3
二氧化硫反应管——4 二氧化硫检测标准色卡——5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描述:
如图所示,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用于现场开展二氧化硫含量检测的试剂盒。所述一种二氧化硫检测试剂盒包括盒体1、二氧化硫检测试剂2、二氧化硫检测试剂3、二氧化硫反应管4、二氧化硫检测标准色卡5。所述盒体1为铜版纸制外盒。所述二氧化硫检测试剂包括1.0-2.0g/L盐酸副玫瑰苯胺--二氧化硫检测试剂2和2-4g/L甲醛--二氧化硫检测试剂3。所述二氧化硫反应管4为5ml塑料菌种管。所述二氧化硫检测标准色卡5的制作:取5ml塑料菌种管数支,分别加入0.0、5.0、10.0、20.0、30.0、40.0、50.0mg/kg二氧化硫标准溶液3.0ml,加入1.0-2.0g/L盐酸副玫瑰苯胺8滴和2-4g/L甲醛8滴。振摇后室温放置5分钟后,制成二氧化硫检测标准色卡5。
发明的实施例
下面举例说明利用本检测试剂盒进行二氧化硫检测的步骤:
实施例1:
取3ml待测液于二氧化硫反应管中,加入1.0g/L盐酸副玫瑰苯胺8滴和2g/L甲醛8滴。振摇,室温放置5分钟后与二氧化硫检测标准色卡比较概略定量。
实施例2:
取3ml待测液于二氧化硫反应管中,加入2.0g/L盐酸副玫瑰苯胺8滴和2.5g/L甲醛8滴。振摇,室温放置5分钟后与二氧化硫检测标准色卡比较概略定量。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实施例是说明性的,而非限定性的,上述实施例只是帮助理解本实用新型,因此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具体实施方式中所述的实施例,凡是由本领域技术人员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得出的其他具体实施方式,同样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医学科学院卫生学环境医学研究所,未经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医学科学院卫生学环境医学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20294987.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监测低温绝缘超导电缆的事件记录系统
- 下一篇:曲轴磁探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