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储液式书写笔有效
| 申请号: | 201020294316.3 | 申请日: | 2010-08-17 |
| 公开(公告)号: | CN201816302U | 公开(公告)日: | 2011-05-04 |
| 发明(设计)人: | 许维中 | 申请(专利权)人: | 东益企业国际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B43K5/00 | 分类号: | B43K5/00 |
| 代理公司: | 深圳市顺天达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44217 | 代理人: | 郭伟刚 |
| 地址: | 香港柴湾祥利*** | 国省代码: | 中国香港;8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储液式 书写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书写工具,尤其涉及一种结构简单、书写流畅、不易泄漏的储液式书写笔。
背景技术
一般的书写笔至少包括储液部分和引液部分,储液部分用于储存液态墨水甚至是凝胶墨水,作为墨水源;引液部分将墨水引到笔尖,实现书写目的。随着书写时墨水的消耗,储液部分需要有外界空气的补充,以免储液部分产生负压,影响墨水的流出。这就是说,储液部分与外界大气还要有气流通道,使储液部分的气压与外界大气相当,它是保证书写笔书写流畅且不泄露的技术关键。
中国专利01235948.3公开了一种储液式书写笔,该书写笔通过设置防尘片、迷宫式透气塞、纳米疏液透片、单向阀来实现储液部分和外界大气相通。这种书写笔虽然能保持气压平衡,但其结构过于复杂、包含零件数量多、装配工序多,生产成本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针对现有储液式书写笔结构复杂的缺陷,提供一种结构简单的储液式书写笔。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储液式书写笔,包括书写笔芯、存储墨水的储液管、将所述墨水引入所述书写笔芯的引液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塞在所述储液管的开口端将所述墨水封闭的气压平衡塞、插入所述气压平衡塞内且一端伸入所述墨水中另一端与大气连通的具有纳米级孔的透气芯。
在本实用新型的储液式书写笔中,所述引液装置包括一端与所述书写笔芯插接的引液转换芯、插接于所述引液转换芯另一端的中继芯,所述中继芯末端穿过所述气压平衡塞而位于所述墨水中。
在本实用新型的储液式书写笔中,所述中继芯与书写笔芯的端部均位于所述引液转换芯中,且二者端部之间存在间隙。
在本实用新型的储液式书写笔中,所述储液式书写笔还包括笔筒和笔帽,所述储液管和引液装置分别位于所述笔筒末端和中部,所述书写笔芯装在所述笔筒前端且部分露出于所述笔筒外,所述笔帽装在所述笔筒前端罩在所述书写笔芯上。
在本实用新型的储液式书写笔中,所述透气芯设置有两根,分别为第一透气芯和第二透气芯,所述第一透气芯长于所述第二透气芯。
在本实用新型的储液式书写笔中,所述气压平衡塞上设置有三个孔,所述中继芯、第一透气芯和第二透气芯分别插入所述三个孔内。
在本实用新型的储液式书写笔中,所述第一透气芯与引液转换芯接触。
在本实用新型的储液式书写笔中,所述透气芯的纳米级孔的孔径大于所述墨水颗粒的直径。
在本实用新型的储液式书写笔中,所述透气芯的纳米级孔的孔径为500纳米,气孔率为55%。
实施本实用新型储液式书写笔,具有以下有益效果:通过设置具有纳米级孔的透气芯使外界的空气可以补充进储液管中,而储液管中的墨水不会漏出,使得保证储气罐内外气压保持一致的同时书写笔书写顺畅;本实用新型储液式书写笔使用透气芯替代现有的多个零件构成的气压平衡组件,结构简单,可大大降低生产成本,同时性能稳定可靠。
附图说明
下面将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附图中:
图1是本实用新型储液式书写笔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所示储液式书写笔的零件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1所示储液式书写笔中的气压平衡塞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储液式书写笔,包括纤维书写笔芯9、笔筒2、前座8、后座1、笔帽10、储液管11、引液装置、气压平衡塞3、透气芯,引液装置包括引液转换芯7、纤维材质的中继芯6,透气芯为圆柱形,有两根,分别为第一透气芯5和第二透气芯4,第一透气芯5比第二透气芯4长。
如图1所示,前座8和后座1分别套装在笔筒2的两端,笔筒2内依次是储液管11、引液装置、书写笔芯9,储液管11和引液装置分别位于所述笔筒2末端和中部,书写笔芯9装在笔筒2前端且部分露出于笔筒2外,笔帽10装在所述笔筒2前端罩在所述书写笔芯9上。引液装置连接储液管11和书写笔芯9,将储液管11中的墨水引导至书写笔芯9。储液管11中的墨水可以是荧光墨水、记号墨水、白板墨水、黑板墨水或涂改液。
其中,储液管11封闭的一端为漏斗状的结构,储液管11开口端装有与其紧密配合气压平衡塞3。气压平衡塞3结构如图3所示,气压平衡塞3上设置有一个直径为4mm的通孔和两个直径为2mm的通孔,中继芯6穿过4mm孔,插入储液管11密封端漏斗状结构中。第一透气芯5和第二透气芯4分别插入2mm孔中,使透气芯的左端连通储液管11,右端与空气连通,其中第一透气芯5与引液转换芯7相接触,提高引液效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东益企业国际有限公司,未经东益企业国际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20294316.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改进型水彩笔
- 下一篇:漫游性能测试方法、设备及系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