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使用环保制冷剂冰箱的优化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020293941.6 | 申请日: | 2010-08-11 |
公开(公告)号: | CN201837157U | 公开(公告)日: | 2011-05-18 |
发明(设计)人: | 张龙;陈贤召;刘勇;陈家明 | 申请(专利权)人: | 六安索伊电器制造有限公司;上海索伊电器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5D11/00 | 分类号: | F25D11/00;F25D31/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31300 安***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使用 环保 制冷剂 冰箱 优化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使用环保制冷剂冰箱的优化装置,尤其涉及一种提高环保制冷剂R600a在直冷大容积单系统冰箱应用中制冷性能、可靠性能及工作能效水平的优化装置。
背景技术
为适应中国市场尤其是广大中国农村市场的产品需求,冰箱容积越来越大,温区也越来越多,采用风冷及电控方式可以满足这种趋势,但除了部分技术不成熟的因素外,主要是成本较高。因此在市场过渡阶段,各种大容积风冷冰箱的直冷化产品应运而生,但随着冰箱容积的扩大,直冷单系统冰箱的系统管道也在成倍加长,实际匹配中造成冷媒的沿程阻力加大,这种阻力的加大反馈到压缩机上势必造成压机排气阻力的加大,也就是整体负荷加大,反映到压机活塞上,除了温度上升,主要是压强增大。压机气缸与活塞相同配合间隙情况下,相同的冷冻油粘度,随着压强的迅速增大及温度的上升(温度上升一般会伴随产生粘度下降),压机产生的泵油速度(泵油分间隙渗透及冷媒溶解带出两种)与泵冷媒比例会发生变化,而油浓度比率(在冷媒中的浓度)几乎没有变化,当前者的变化超过后者比率(随着冰箱系统使用年限的加长,机械配合老化,这种情况会进一步加剧),系统中就会产生冷冻油的滞留,与日俱增,就会产生因或轻或重的油堵导致的制冷不良。主要表现有以下两种:(1)、较轻者,油膜覆盖在高低压管道内壁影响其与外界之热交换,造成工作时间延长,进而产生冷藏结冰,而冷冻温度难以达到。 (2)、较重者,除产生第(1)种情况外,直接造成油堵,导致冰箱制冷功能失效。
前期试制阶段的冰箱由于系统没有优化到位,多有此类情况发生,不少企业在实际匹配中都遇到过类似问题,在大容积单系统直冷产品中表现尤其明显。
R600a在实际使用中,除了易爆之外,随着制冷系统上升通道的加长,易产生冷冻油回油困难,久而久之,造成油堵,严重影响制冷效果。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提供了一种提高环保制冷剂R600a在直冷大容积单系统冰箱应用中制冷性能、可靠性能及工作能效水平的优化装置。
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缺陷,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使用环保制冷剂冰箱的优化装置,一种使用环保制冷剂冰箱的优化装置包括冷凝器,上蒸发系统,下蒸发系统及压缩机,压缩机一端通过排气管与冷凝器相连接,冷凝器通过毛细管与下蒸发系统相连接,所述毛细管上安装有过滤器;下蒸发系统的另一端连接着上蒸发系统,同时通过辅助导流毛细管并联于压缩机的另一端;压缩机的另一端同时通过回气管连接于上蒸发系统。
所述冷凝器的冷凝管路呈S型结构布局;
所述上蒸发系统,下蒸发系统呈梯度下降结构;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通过以上几个措施的优化处理,带入系统的冷冻油得到及时回流,因系统结构局限性造成的残余积聚也完全可通过冷媒溶解而充分回流。 实际生产中,产生油堵及油封的情况大大减少。有效提高了冰箱制冷可靠性能及制冷能效水平。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1、冷凝器,2、上蒸发系统,3、下蒸发系统,4、压缩机,5、排气管,6、毛细管,7、过滤器,8、辅助导流毛细管,9、回气管。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一种使用环保制冷剂冰箱的优化装置包括冷凝器1,上蒸发系统2,下蒸发系统3及压缩机4,压缩机4一端通过排气管5与冷凝器1相连接,冷凝器1通过毛细管6与下蒸发系统3相连接,所述毛细管6上安装有过滤器7;下蒸发系统3的另一端连接着上蒸发系统2,同时通过辅助导流毛细管8并联于压缩机4的另一端;压缩机4的另一端同时通过回气管9连接于上蒸发系统2。
所述冷凝器1的冷凝管路呈S型结构布局;
所述上蒸发系统2,下蒸发系统3呈梯度下降结构;
使用时,由于冷冻油与冷媒两者之间为有限互溶而非无限互溶,在排气初始阶段,因冷媒在高温高压状态而溶解更多的冷冻油,但随着冷凝的进程,冷媒对冷冻油的溶解度下降,故有逐步析出的倾向,析出的冷冻油会逐渐沉积,冷凝器1的冷凝管路呈S型结构而非“W”型结构排列,有利积聚冷冻油的回流,否则会因重力因素在多个“W”型的底端形成液面,除了会造成冷媒流通不畅,产生间歇性的压力积聚与释放,进而形成不规律噪声因素之外,主要还是随着冷冻油的大量积聚,最终形成油堵。采用S形结构后,冷冻油会因重力因素自然回流。回流后的冷冻油因高度差的原因(通过梯度合理布局冷凝管路)最终通过毛细管进 入蒸发系统。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六安索伊电器制造有限公司;上海索伊电器有限公司,未经六安索伊电器制造有限公司;上海索伊电器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20293941.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压力平衡的液压装置和方法
- 下一篇:对开门冰箱双蒸发器制冷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