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液体喷药机无效
申请号: | 201020293349.6 | 申请日: | 2010-08-17 |
公开(公告)号: | CN201742841U | 公开(公告)日: | 2011-02-16 |
发明(设计)人: | 张书才 | 申请(专利权)人: | 张书才 |
主分类号: | A01M7/00 | 分类号: | A01M7/00 |
代理公司: | 吉林省长春市新时代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22204 | 代理人: | 石岱 |
地址: | 131000 吉林省松原市扶余*** | 国省代码: | 吉林;2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液体 喷药机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农用喷药设备,具体的说是一种特别适合于高棵作物的液体喷药机。
背景技术
众所周知,在农作物的生长期内,要为作物喷药以防治病虫害的发生,从而提高作物的产量。目前市场上所使用的喷药机,如喷药车通常采用农用三轮车或者四轮拖拉机作为行走工具进行喷药作业,而农用三轮车和四轮拖拉机由于底盘都比较低,所以只适合在作物生长的苗期或者作物没有长高的情况下使用,当作物、特别对于玉米作物来说,长高后农用三轮车或者四轮拖拉机就无法实施进地喷药了。
以往人们对于高棵玉米作物的喷药方法是采用人工喷药的方式,其缺点是劳动强度大、效率低、在炎热的夏季,容易引起操作者的药物中毒,危险性大。
目前市场上也出现了一些适合高棵作物喷药的设备,但由于其结构不合理,传动机构和操作复杂,得不到广泛的使用。
另外玉米在生长到80cm以后,喷施叶面肥、喷药时喷施在叶面的背面效果更加,而传统的设备和喷施方法都是由上至下喷施,效果差,造成药液的浪费。
原有的喷施设备由于车轮间距不能调节,所以当在不同地区作业垄距发生变化时,无法正常作业。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要提供一种结构简单合理,操作和使用方便、生产效率高、喷施效果好、行走轮垄距可调、特别适合高棵作物喷药的液体喷药机。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该喷药机包括柴油发动机、传动主轴、差速器、横轴、齿轮箱、传动副轴、动力输出箱、高支撑竖粱架、横梁架、液压调节臂、折叠喷药管支架、主喷药管、喷药支管、喷头,药箱、主驱动轮,所述的两个高支撑竖粱架设置在柴油发动机后面的两个主驱动轮上面,横梁架设置在两个高支撑竖粱架的上面与其构成带有两行高棵作物通道的支撑框架主体,所述的液压调节臂设置在高支撑竖粱架上,折叠喷药管支架设置在液压调节臂的一端,主喷药管设置在折叠喷药管支架的下面,在主喷药管的下面带有多个与其垂直设置的带有喷头的喷药支管,由柴油发动机引出动力的传动主轴的上面设置有差速器,差速器的两端通过横轴连接高支撑竖粱架上面设置的齿轮箱,齿轮箱与传动副轴连接、传动副轴连接动力输出箱,动力输出箱连接主驱动轮带动整机运动,所述的药箱设置在柴油发动机的后面、两高支撑竖粱架中间。
所述的横轴、齿轮箱、高支撑竖粱架内设置的传动副轴、与主驱动轮连接 的动力输出箱对称设置在传动主轴的两侧。
所述的两个高支撑竖粱架与横梁架之间是通过可调整间距的卡具连接在一起的。
本实用新型由于采用上述结构具有以下优点:
1、本实用新型采用后轮驱动,能充分发挥拖拉机的动力,使生产效率高,作业效果好。
2、主驱动轮上面设置的高支撑竖粱架更能适应高棵作物的叶面肥和农药的喷施,大大减轻了农民的劳动强度,避免由于人工作业喷施药物时中毒现象的发生;由于喷药支管上喷头喷施的角度是向上倾斜45度,所以药液喷施在作物叶面的背面,克服了传统设备只能由上向下喷施的弊病,生产效率高、喷施效果好、特别适合高棵作物(玉米)的喷药。
3、本实用新型后轮间距可以随垄距调整,适用于各种地区作业。
附图说明
图1为液体喷药机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A向投影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由附图所示:该喷药机包括柴油发动机1、传动主轴2、差速器3、横轴4、齿轮箱5、传动副轴6、动力输出箱7、高支撑竖粱架8、横梁架9、液压调节臂10、折叠喷药管支架11、主喷药管12、喷药支管13、喷头14,药箱15、主驱动轮16,所述的两个高支撑竖粱架8设置在柴油发动机1后面的两个主驱动轮16上面,横梁架9设置在两个高支撑竖粱架8的上面与其构成带有两行高棵作物通道的支撑框架主体,所述的液压调节臂10设置在高支撑竖粱架8上,折叠喷药管支架11设置在液压调节臂10的一端,主喷药管12设置在折叠喷药管支架11的下面,在主喷药管12的下面带有多个与其垂直设置的带有喷头14的喷药支管13,由柴油发动机1引出动力的传动主轴2的上面设置有差速器3,差速器3的两端通过横轴4连接高支撑竖粱架8上面设置的齿轮箱5,齿轮箱5与传动副轴6连接、传动副轴6连接动力输出箱7,动力输出箱7连接主驱动轮16带动整机运动,所述的药箱15设置在柴油发动机1的后面、两高支撑竖粱架8中间。
所述的横轴4、齿轮箱5、高支撑竖粱架8内设置的传动副轴6、与主驱动轮16连接的动力输出箱7对称设置在传动主轴2的两侧。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张书才,未经张书才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20293349.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