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组合盖有效
申请号: | 201020292059.X | 申请日: | 2010-08-12 |
公开(公告)号: | CN201782959U | 公开(公告)日: | 2011-04-06 |
发明(设计)人: | 刘祥华;彭勋德 | 申请(专利权)人: | 湖南乐福地医药包材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61J1/06 | 分类号: | A61J1/06;A61J1/14 |
代理公司: | 北京康信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240 | 代理人: | 吴贵明 |
地址: | 421001 湖南*** | 国省代码: | 湖南;4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组合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包装领域,具体地涉及医药包装瓶用组合盖。
背景技术
现有的药瓶包装一般采用如图1所示的形式。其中的胶塞4在贮运过程中易与瓶内药品3接触,由于胶塞成份中含有橡胶、硫化剂、硫化促进剂、填料、增塑剂、蛋白质分子等成分,与一些分子活性比较强的药物接触后,被药物吸收、吸附、浸出、渗透,产生了胶塞与药物的相容性问题,比较突出的是部分头孢菌素类、部分大输液类以及较多中药注射液制剂等,从而影响药品质量。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现一般采在胶塞塞颈部(即可与瓶内药品接触部)表面覆盖一层性能稳定、与药物相容性好的膜,以防止药物直接与胶塞接触。但这种胶塞生产工艺复杂,成本高。
同时,如图1所示的包装采用铝塑瓶盖5将胶塞与瓶口压紧,在将铝塑瓶盖用扎刀滚压到瓶口上时,扎刀与铝盖磨擦产生铝粉屑,污染生产环境。
大部分治疗性药物(例如抗生素)需与大输液混合后再输注给患者。这种混合过程一般包括如下步骤:1)将铝塑瓶盖5中的盖本体部分用手去掉;2)用注射器将瓶内的药液抽出;3)将注射器中药液注入大输液包装中;4)重复2-3步骤,直到将药瓶内所有药液注入大输包装中。
上述过程中,注射器针多次要刺穿药瓶的胶塞及大输液包装的胶塞(或密封件),由于配药时环境并不是无菌的,这样注射器针头多次的返复进出药液包装内,易把附在胶塞(或密封件)表面的细菌带入药液中,从而污染药液导致输液时引起热源反应,影响用药安全。
同时配药一般在配药室进行,而输液要到病房或输液室,由于大输液品种少,包装型式大同小异,而抗生素品种繁多,配完药的空瓶一般留在配药室,故配完药后到病房或输液室去输液时,护士不易分清输液中配了什么药,这样易造成用错药的情况发生。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正式为了避免现有技术中的这样的缺点:在药瓶包装封口时因扎刀与铝盖磨擦而产生铝粉屑;内塞与瓶内的药接触,影响药液质量;临床应用时配药过程费时费力,且容易用错药。
本实用新型因此提出如下技术方案,解决了上述技术问题。
一种组合盖,包括:盖本体,用于在药瓶处于盖合状态时盖住瓶口;连接部,其为管状体并从该盖本体的端面向外延伸,形成一个连通至瓶内的通道;易折部,通过折断部连接在该连接部的远端,用于封住该连接部的端口;密封部,其为一个处于该盖本体内的环形壁,与该盖本体的外周壁之间形成容置腔;密封圈,设置容置腔内。
在一种具体实施方式中,在该连接部的上端还具有一个法兰。
在一种具体实施方式中,在该密封部上开有若干槽。在一种进一步优选的实施方式中,在该盖本体的外周壁上也开有若干开槽或穿孔。
可以在盖本体外周壁的下端的朝向瓶口的一侧具有一个楔形面,该楔形面的上端略微呈凸起状,并且,在该密封部的下端具有一个倒角。该倒角利于瓶口的顺利压入,该楔形凸起利于形成较好的压合密封。
附图说明
图1现有技术的抗生素药瓶包装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将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的瓶盖用于西林瓶的效果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的瓶盖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3的俯视图;
图5为实施例1中瓶盖的易折部折掉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图1所示药瓶包装通过混药接头与软袋大输液包装混药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图6中所用的软袋大输液包装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图6中所用的混药接头的结构示意图;
图9为将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的瓶盖用于西林瓶的效果图;
图10为图9中所示的药瓶包装在半加塞时(用于冷冻干燥)的效果图;
图11为实施例2的瓶盖的结构示意图;
图12为图11的仰视图;
图13为图11的俯视图;
图1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3的瓶盖的结构示意图;
图15为图14的仰视图;
图16为图14的俯视图;
图中以相同的标号标注相同功能的部件,具体如下:
1瓶盖 11盖本体 13易折部
131易折帽 132折断部 14连接部
141法兰 142锥形通道
112开槽 114合部 15密封部
151倒角 152槽 12密封圈
2西林瓶 3药物 4胶塞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湖南乐福地医药包材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湖南乐福地医药包材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20292059.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