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不锈钢耐压浮球无效
申请号: | 201020290634.2 | 申请日: | 2010-08-02 |
公开(公告)号: | CN201885783U | 公开(公告)日: | 2011-06-29 |
发明(设计)人: | 陈永华 | 申请(专利权)人: | 青岛科技大学数理学院 |
主分类号: | G01F23/76 | 分类号: | G01F23/76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66061 山东省青***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不锈钢 耐压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海洋监测技术领域。具体来讲,它是一种具有正浮力且能承受一定外压力的不锈钢耐压浮球。
背景技术:
在海洋研究调查中,经常用到锚泊系统和拖拽系统,为了给此类系统提供足够的浮力,系统中经常用到尺寸稍大些的浮球(直径从几十厘米到数米)。这些浮球由于需要提供的浮力不同,以及使用的工作深度不同,需要的尺寸以及耐压性能就各不相同,并且有些系统连接的仪器装置不同时(如浮球下连结ADP),对浮球的姿态等也有特殊的要求。这样,就需要根据特殊的系统量身定做浮球,选用的材料和加工工艺各不相同。这类浮球若采用密度小的材料,用铸造等工艺加工制作,需要单独制作模具,制造成本较高。如何能够制作出既符合要求,又价格低廉的浮球,在选料和制作工艺上要多加考虑,由于不锈钢具有独特的强度、较高的耐磨性、优越的防腐性能及不易生锈等优良的特性,采用将不锈钢板压成球壳板拼焊而形成浮球,是制造此类浮球不错的选择。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组成水中锚泊系统的不锈钢耐压浮球,解决铸造浮球费用高等问题。根据不同锚泊系统的需求,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不锈钢浮球直径可以从几十厘米到几米,以满足浮力等方面的要求。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不锈钢耐压浮球,它是由上半球、下半球、主拉管、内上加强筋、内下加强筋、外加强筋和吊环等部件采用不锈钢焊连接而成。
所述的不锈钢耐压浮球,上半球和下半球都是由球壳板拼焊而成的。其中球壳板是按照制作壳板曲线展开原理,推导出球壳板展开曲线的方程,并将球壳板的展开计算公式已实现程序化,可计算出精确的球壳板展开数据,并使用计算机语言(如Auto Lisp)编制程序控制数控切割机切割下料,使球壳板尺寸精确,提高生产效益。
所述的不锈钢耐压浮球,制作体积较大的浮球时(如直径达到数米),可以将球壳板进一步细分为赤道带、上、下温带和上、下极带,每一个带上又划分出多块球壳板,这些球壳板采用桔瓣和足球壳板相结合的形式。
所述的不锈钢耐压浮球,主拉管由上吊耳、下吊耳、圆管和主拉管上盖等组成,下吊耳和圆管采用焊接连接,上吊耳和主拉管上盖之间也采用焊接进行连接,而主拉管上盖和圆管间采用螺纹紧固件进行连接。
所述的不锈钢耐压浮球,上半球上开有小孔,镶嵌着丝套,其上旋有丝堵,当旋出丝堵,接上试压管,可以方便的进行测试不锈钢浮球的耐压能力。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不锈钢耐压浮球,其优点为:
(1)具有一定的承压能力,由于此不锈钢浮球内外都有加强筋,增强了其承压能力,而且,适当球壳的厚度,也可以增加其承受外部压力的能力。
(2)方便和其它部件的连接,主拉管的上、下吊耳露出在球壳的外部,可以方便整个不锈钢耐压浮球上部或下部和其它部件相连接。
(3)能提供较大浮力,由于此不锈钢浮球内外都有加强筋,球壳可以做的很薄,而球壳的直径能够做到数米,这样,就可以使整个浮球提供较大的浮力。
(4)增强了装置的抗腐蚀性,选用优质不锈钢材料,保证整个浮球具有较强的抗腐蚀能力。
(5)迎流阻力小,流线形的圆球式外壳结构其迎流阻力系数相对较小,有利于减小装置受水流的影响。
(6)壳体内外保持联通,焊接在半球上的主拉管,其圆管和上盖采用螺栓螺母进行活连接,可以随时歇下上盖,从而保证内外联通。
(7)易于移动,方便试压。外部焊接有拉环,方便搬动时抓握;上半球上开有小孔,镶嵌着丝套,可以连接上试压装置进行内压力测试,测试完毕后,在丝套上旋上丝堵,以保证密封。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不锈钢耐压浮球的组成图;
图1-1是图1中A向视图;
图1-1-1为图1-1中C-C向的局部放大图;
图1-2为图1中B向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半球拼焊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主拉管的结构组成图;
图3-1是图3中D向视图;
图3-2是图3中E向视图。
图中标记说明:
1主拉管; 2外加强筋;
3吊环; 4内上加强筋;
5上半球; 6下半球;
7内下加强筋; 8丝堵;
9丝套; 10球壳板;
1-1上吊耳; 1-2固定螺母;
1-3固定螺栓; 1-4O形圈;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青岛科技大学数理学院,未经青岛科技大学数理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20290634.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双波长红外火焰探测器
- 下一篇:液氮罐浮力液位测量仪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