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环保节能的电动车无效
| 申请号: | 201020288856.0 | 申请日: | 2010-08-11 |
| 公开(公告)号: | CN201813306U | 公开(公告)日: | 2011-04-27 |
| 发明(设计)人: | 袁圣伟 | 申请(专利权)人: | 李爱军 |
| 主分类号: | H02K53/00 | 分类号: | H02K53/00 |
| 代理公司: | 上海德昭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1204 | 代理人: | 丁振英 |
| 地址: | 200433 上海市杨***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环保 节能 电动车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节能电动汽车领域,具体涉及到一种利用电磁感应实现环保节能的电动车。
背景技术
随着汽车行业的发展以及国家对新能源利用产业的支持和鼓励,新能源汽车尤其是电动汽车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发展。
现有技术的新能源汽车一种是充电电池驱动的,其技术为在固定场所对电池充电,然后再由电池驱动汽车运行。另一种是采用太阳能技术,利用太阳能发电,将太阳能转化为电能,再由电能驱动汽车行进。
无论何种汽车,在行进中都需要轮轴带动轮胎来运动,将电能转换成动能。电磁感应现象是因磁通量变化产生感应电动势的现象,闭合电路的一部分导体在磁场中做切割磁感线运动,导体中就会产生电流。这种现象叫电磁感应现象。产生的电流称为感应电流。闭合线圈面积不变,改变磁场强度,磁通量也会改变,也会发生电磁感应现象。所以准确的定义是因磁通量变化产生感应电动势的现象。
如果利用电磁感应原理,对汽车行进中动能转化为电能,以实现对能量的重复利用,成为业内亟待解决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环保节能的电动车,以解决现有技术的电动车,不节能、资源浪费的技术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以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环保节能的电动车,包括发动机、电瓶、轮轴以及连接在所述轮轴上的轮胎,所述发动机驱动轮轴转动,还包括:
一横梁,连接在电动车两轮轴上;
若干转轴,该些转轴固定在所述横梁上,转轴上固定有若干磁铁;
若干线圈,电性连接于所述电瓶和电动机,形成若干闭合回路,该些线圈随所述些转轴转动;
若干联动机构,其与所述些转轴对应,连接所述轮轴以及所述转轴;以及
至少一整流单元,连接所述线圈以及电瓶,用以将电磁感应产生的电流转换并储存于所述电瓶中。
依照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所述的电动车,所述联动机构包括齿轮或传动带其中之一。
依照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所述的电动车,所述整流单元为AC-DC转换器。
由于采用了以上的技术特征,使得本实用新型相比于现有技术具有如下的优点和积极效果:
本实用新型利用电磁感应的原理,在电动车(或汽车)轮轴转动时,带动闭合线圈切割磁力线产生电流,并储存在电瓶中,实现动能对电能的转化,再对储存的电能进一步利用,达到环保和节能的功效。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种实施例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便于理解,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做进一步详细叙述。
本实用新型的核心思想在于,利用汽车在行进中轮轴转动,可以切割磁感线,以及电磁感应原理,切割磁感线产生电流的原理,对能量进行重复利用,以达到节能和环保的目的。
请参考图1,一种环保节能的电动车,包括发动机(图中未绘示)、电瓶1、轮轴2以及连接在所述轮轴2上的轮胎21,所述发动机驱动轮轴2转动,还包括:连接在电动车两轮轴上的横梁3。
横梁3上固定了若干转轴4,转轴4通过联动机构5连接到轮轴2上,当轮轴2转动时,带动转轴4转动。
联动机构5,可以是传动带或者齿轮组合的方式来驱动转轴转动。
每个转轴4上都缠绕了多组线圈6,线圈6分别连接到电瓶1和整流单元7上。横梁3或者转轴4上固定了若干永磁体8,或者磁铁。
当汽车运转时,线圈6中通电,并绕着转轴4转动,产生切割磁铁的磁感线的运动,由于电磁感应现象,产生电流,再通过整流电源7将产生的电流转化成恒定的电流储存在电瓶1当中,供应电动车使用。
只要电动车不停止,就会一直产生电流,产生的电流可以供电动车照明或其他的元件使用。
所述整流单元7为AC-DC转换器、整流器或其他整流设备其中之一,只要功能和原理类似,不加限制。
综上所述,由于采用了以上的技术特征,使得本实用新型相比于现有技术具有如下的优点和积极效果:
本实用新型利用电磁感应的原理,在电动车(或汽车)轮轴转动时,带动闭合线圈切割磁力线产生电流,并储存在电瓶中,实现动能对电能的转化,再对储存的电能进一步利用,达到环保和节能的功效。
以上公开的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但并非用来限制其本身,任何熟习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违背本实用新型精神内涵的情况下,所做的均等变化和更动,均应落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李爱军,未经李爱军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20288856.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