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连铸加渣机送料机构有效
申请号: | 201020288291.6 | 申请日: | 2010-08-11 |
公开(公告)号: | CN201791930U | 公开(公告)日: | 2011-04-13 |
发明(设计)人: | 孙烈宁;张宇;李志云;滕亮;刘志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宝信软件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2D11/108 | 分类号: | B22D11/108 |
代理公司: | 上海集信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1254 | 代理人: | 周成 |
地址: | 201203 上海市浦***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连铸加渣机送料 机构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连铸结晶器自动加渣装置,具体地说涉及一种连铸加渣机送料机构。
背景技术
目前日本和欧美等国家的大多数板坯连铸机在钢水表面添加保护渣都应用了自动加渣装置,自动加渣装置弥补了手动加渣所存在的不足,保证了保护渣加入的均匀性,提高了铸坯质量,减少了操作事故,降低了工人劳动强度与生产成本。
常见的自动加渣装置是连铸加渣机送料机构。连铸加渣机送料机构由两根移动的螺旋式输料杆组成, 输料杆的前端有输料口,以便在供料时能实现多点布料, 使保护渣在结晶器内分布均匀。虽然这种加渣方式对料流速率控制比较精确,但是由于这种输料杆设置在结晶器口上,在水口两侧摆动时只能将保护渣撒在结晶器的水口两侧区域,而水口前后的死角区域播撒不到,造成覆盖死区的播撒缺陷。
需要提供一种连铸加渣机送料机构,对水口的前方和后方同时进行加料,从而使得自动加料装置在结晶器不存在覆盖死区。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连铸加渣机送料机构,实现对水口的前方和后方的加料,从而克服现有技术中的在结晶器不能覆盖死区的缺陷。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连铸加渣机送料机构,包括两根分别设置于水口两侧的输料杆、输料杆前端设有开口向下的输料口,输料杆位于输料口前方和后方位置分别设有斜向下并朝向水口侧的出料筒。
斜向下的出料筒将输料杆的出料口延伸出来,当输料杆运动到水口时,出料筒将输料杆的出料口延伸至水口前后区域,使得输料杆可对水口的前后区域加料,避免了覆盖死区。
出料筒筒口处设有筒盖,筒盖与出料筒边缘铰链连接,筒盖上具有斜向上并朝向水口侧的推杆。
当输料杆运动到水口时,两根输料杆上相对应的推杆相互推动,使筒盖以铰链为中心旋转打开,出料筒出料;当输料杆离开水口后,筒盖依靠自重以铰链为中心旋转回落,盖在出料筒筒口。
为了使输料杆运动到水口处时,相对应的推杆之间能更好地接触,推杆设置为圆弧形状。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所采用分别设置于输料口前方和后方的斜向下的出料筒、以及带推杆的筒盖,当输料杆运动到水口位置不能再前进时,筒盖上的推杆相碰使得筒盖旋转打开,实现输料杆对水口的前方和后方的加料,从而使得自动加料装置在结晶器不存在覆盖死区。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立体示意图一;
图2为本实用新型立体示意图二;
图3为本实用新型立体示意图。
图中:100—输料杆 101—输料口 102—出料筒 200—水口 300—结晶器 400—筒盖 401—推杆。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描述:
实施例一
请参见图1、图2以及图3,本实用新型包括两根螺杆式的输料杆100,输料杆100前端设置有开口向下的输料口101。
连铸加保护渣结晶器300的结晶区域为长方形, 区域范围一般为(1500-1900)厘米×(230-250)厘米,水口一般为直径180厘米的圆形区域,两个输料杆100在结晶器300上方长方形区域摆动。
输料杆100上输料口101前方和后方各设置有一个斜向下的出料筒102,出料筒102的倾斜方向是朝向水口200的,两根输料杆100上对应位置的出料筒102相向设置。出料筒102将输料杆100的出料口延伸出来。
当两根输料杆100移动到水口200位置时,斜向下的出料筒102将输料杆100的出料处延伸至水口200的前后方,实现输料杆100在水口200的前方和后方进行加料,从而使得自动加料装置在结晶器不存在覆盖死区。
实施例二
请参见图3,同实施例一,出料筒102的筒口端设置有筒盖400。筒盖400与出料筒102边缘铰链连接。
为了使输料杆100运动到水口200处时出料筒102能自动出料,筒盖400上设有斜向上并朝向水口侧的推杆401。两根输料杆100上对应位置的筒盖400的推杆401相向设置。为了使相对应的推杆401之间能更好地接触,推杆401设置为圆弧形状。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宝信软件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上海宝信软件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20288291.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