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移动终端LCD背光的电流控制模块无效
申请号: | 201020287318.X | 申请日: | 2010-08-02 |
公开(公告)号: | CN201804537U | 公开(公告)日: | 2011-04-20 |
发明(设计)人: | 顾建良;顾瞻 | 申请(专利权)人: | 惠州TCL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9G3/36 | 分类号: | G09G3/36;H05B37/02 |
代理公司: | 深圳市君胜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 44268 | 代理人: | 杨宏;刘新年 |
地址: | 516006 广东省惠州市惠城区***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移动 终端 lcd 背光 电流 控制 模块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子产品的LCD背光亮度的控制装置,具体涉及移动终端LCD背光的电流控制模块。
背景技术
目前移动终端的LCD(Liquid Crystal Display,液晶显示屏)背光灯一般采用并联式LED(Light Emitting Diode,发光二极管)灯,这些LED灯通常需要通过一颗驱动IC(integrated circuit,集成电路)来控制LCD背光灯的亮度。
传统的并联式LCD背光驱动IC一般具有一个使能端口,用户可以通过向该使能端口输送PWM(Pulse Width Modulation,脉冲宽度调制)信号来达到调节LED背光电流的目的。此种方式会使背光驱动IC频繁启动和关闭,这样极容易引起EMI干扰(Electro magnetic Interference,电磁干扰),以及频繁开关IC引起的负载变化使输出电压不稳定而造成背光LED发生闪烁等问题。
目前,业界也有一些作法是采用具有I2C总线(Inter-Integrated Circuit,集成电路)或者数脉冲个数的方式控制电流输出的背光驱动IC,这类IC不会造成频繁启动和关闭问题,但亮度等级有限,而且亮度等级是固定的,调节亮度的灵活性很差,在实现一些LCD背光亮度渐变效果时,不能实现平滑过渡。
因而现有技术还有待改进和提高。
实用新型内容
鉴于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之处,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移动终端LCD背光的电流控制模块,能连续地调节背光灯的电流等级。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取了以下技术方案:
移动终端LCD背光的电流控制模块,所述电流控制模块设置在LCD背光驱动IC和LCD背光LED灯组之间,其中,所述电流控制模块包括电荷泵和MOS管组;所述电荷泵的输入端与电源连接,输出端与所述LED灯组连接;所述MOS管组的第一输入端与LCD背光驱动IC连接,第二输入端与所述LED灯组连接,MOS管组的输出端接地。
所述的移动终端LCD背光的电流控制模块,其中,在所述LCD背光驱动IC的PWM信号输出端与所述MOS管组的第一输入端之间设置有一滤波电路。
所述的移动终端LCD背光的电流控制模块,其中,所述MOS管组包括第一MOS管、第二MOS管、第三MOS管和第四MOS管,所述LED灯组包括第一LED灯、第二LED灯、第三LED灯和第四LED灯;其中
所述第一MOS管的栅极连接LCD背光驱动IC的PWM信号输出端,漏极连接第一LED灯的阴极,源极接地;
所述第二MOS管的栅极连接LCD背光驱动IC的PWM信号输出端,漏极连接第二LED灯的阴极,源极接地;
所述第三MOS管的栅极连接LCD背光驱动IC的PWM信号输出端,漏极连接第三LED灯的阴极,源极接地;
所述第四MOS管的栅极连接LCD背光驱动IC的PWM信号输出端,漏极连接第四LED灯的阴极,源极接地。
所述的移动终端LCD背光的电流控制模块,其中,所述滤波电路包括电阻和第一电容,所述电阻串联在所述LCD背光驱动IC的PWM信号输出端和所述MOS管组的第一输入端之间,所述第一电容的一端与所述电阻连接,另一端接地。
所述的移动终端LCD背光的电流控制模块,其中,所述电荷泵上设置有一第二电容。
所述的移动终端LCD背光的电流控制模块,其中,所述电源为电池。
所述的移动终端LCD背光的电流控制模块,其中,所述第一MOS管、第二MOS管、第三MOS管和第四MOS管均为N沟道MOS管。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移动终端LCD背光的电流控制模块,该电流控制模块设置在LCD背光驱动IC和LCD背光LED灯组之间,电流控制模块采用了将电源电压升高的电荷泵和控制流过LED灯组电流大小的MOS管组,只需通过控制LCD背光驱动IC输出合适的PWM信号,就可以实现连续调节LED灯组的电流等级,使LCD背光的亮度平滑过度,避免了EMI干扰;同时本实用新型的电流控制模块还具有结构简单,成本低等特点。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LCD背光亮度调节的结构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电流控制模块的电路原理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电流控制模块的电路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惠州TCL移动通信有限公司,未经惠州TCL移动通信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20287318.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