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抓地止滑扣无效
申请号: | 201020286946.6 | 申请日: | 2010-08-10 |
公开(公告)号: | CN201718603U | 公开(公告)日: | 2011-01-26 |
发明(设计)人: | 李俊达 | 申请(专利权)人: | 李俊达 |
主分类号: | A43C15/02 | 分类号: | A43C15/02 |
代理公司: | 福州智理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35208 | 代理人: | 丁秀丽 |
地址: | 351111 福建省莆田***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止滑扣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在户外登山时使用的抓地止滑扣。
背景技术
现有的户外登山徒步鞋的大底是以橡胶为材料,鞋底采用颗粒状的结构的结构,用以增强鞋底与地面接触产生的抓地止滑的效果。但是,这种结构的鞋底在雪地,冰面,泥泞路面等这些特殊的环境里就无法达到有效的止滑作用。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不仅能有效地抓地止滑,而且可以在不需要的环境下把抓地止滑扣关闭起来或拆卸下来的、使用方便的抓地止滑扣。
本实用新型目的通过如下技术方案实现:它是由TPU材料制成的相互连贯的框条,在框条的一面设有抓地钉,框条的另一面为平面,在框条的一端设为开口端,在该开口处的框条的内侧设有抓地止滑扣转动轴心。
本实用新型可以达到有效抓地止滑,不用时也可以翻转一面,使之与普通鞋底使用效果相同,使用十分方便,也可方便地拆下,此时与普通登山鞋底部结构相同。本实用新型是在户外登山鞋底底部装配使用的一个构件,由TPU材料、金属不锈钢质材料制成。把本实用新型装置构件装入户外登山鞋底底部设置的位置中,当遇到在如雪地,冰面,泥泞路面等特殊的环境里需要达到有效的止滑作用时,将本实用新型的抓地止滑扣的启闭锁扣从登山鞋的鞋底中拔出,并使之绕转动轴心转动到设有抓地钉的一面朝向地面的一侧,将实用新型抓地止滑扣嵌设在户外登山鞋鞋底对应的凹槽内,将启闭锁扣插入该侧凹槽中设置的插孔中;此时在登山徒步过程中可以有效地抓地止滑。反之,将本实用新型抓地止滑扣的平面一侧朝向地面的一侧即可;不影响正常的徒步,也可以把它拆下来,拆下后也同样具备普通登山鞋的功能。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在鞋底部前掌的一种抓地止滑扣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翻转后的平面一侧的结构示意图(即图1的背面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在底部后掌的一种抓地止滑扣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图3翻转后的平面一侧的结构示意图(即图3的背面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安装在鞋底底部后、处于抓地止滑使用状态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安装在鞋底底部后、处于普通鞋使用状态时的结构示意图。
标号说明:1抓地钉、2框条、3启闭锁扣、4转动轴心,5凹槽、6凹孔。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6所示,本实用新型由TPU材料制成的相互连贯的框条2,在框条2的一面设有抓地钉1,框条2的另一面为平面,框条的一端设为开口端,在该开口端处的框条的内侧设有抓地止滑扣转动轴心4。
如图1、2所示,所述的相互连贯的框条2是由一个半圆形以及与该半圆形对称交叉连接的圆形构成前掌抓地止滑扣。所述的相互连贯的框条还可以是由一个半圆形以及位于该半圆形内侧、与该半圆形对称交叉连接的弧形构成后掌抓地止滑扣。
在框条2上还设有启闭锁扣3,所述的启闭锁扣3设于框条的侧面,一般以设于远离转动轴心的框条的内侧面为好,并与框条固定连成一体;由启闭锁扣3以及两个转动轴心形成本实用新型抓地止滑扣与鞋底连接的三个连接点。
在鞋底的前掌和/或后掌部分,分别设有能使抓地止回扣镶嵌于其中的凹槽5,在凹槽5内的侧面与止滑扣转动轴心4相对应的位置处设有轴心固定孔;在鞋底的相应位置处的凹槽5的内侧面设有与启闭锁扣3配合的插孔,启闭锁扣3的前端可插入该插孔中,起到将本实用新型的抓地止滑扣与鞋底固定连接成一体的作用,使得在走动过程中抓地止滑扣不容易从鞋底脱落下来。
在鞋底的前掌和/或后掌上分别设有沿轴心固定孔对称的两个能使抓地止回扣嵌设于其中的凹槽,以便于在不脱下本实用新型抓地止滑扣时,通过绕转动轴心4翻转抓地止回扣实现鞋底的既能在普通平地上行走又能在需要止滑的环境下行走的两种不同的使用功能。由于抓地止滑扣的厚度小于凹槽的深度,因此抓地止滑扣可以完全埋在凹槽内而不会高出凹槽的上表面,以确保鞋底的普通行走功能。但是不锈钢抓地钉的上表面高出凹槽的上表面,使得不锈钢抓地钉的上表面露出凹槽的上表面,使得在行走过程中不锈钢抓地钉可以直接着地,起到抓地止滑的目的。
在鞋底的前掌或后掌的对称凹槽中,在其中一个凹槽内的底部设有可放置抓地钉的凹孔6,在对称的两个凹槽的侧面与启闭锁扣对应的位置处均设有与启闭锁扣配合的插孔。
图1图2中,TPU材料硬度须达到100度以上。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李俊达,未经李俊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20286946.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制备聚醚酰亚胺泡沫材料的连续方法和由其制备的制品
- 下一篇:除臭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