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水稻钵育插秧机无效
申请号: | 201020286941.3 | 申请日: | 2010-08-06 |
公开(公告)号: | CN201742716U | 公开(公告)日: | 2011-02-16 |
发明(设计)人: | 李大海 | 申请(专利权)人: | 李大海 |
主分类号: | A01C11/02 | 分类号: | A01C11/0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61021 山东省潍坊市潍城***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水稻 插秧机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农机类水稻栽植机械,具体地说是一种水稻钵育插秧机。
背景技术
水稻钵育栽培是一项高产稳产的栽培技术,由于秧苗基部带有土坨,在起苗运苗和插植过程中可大大减少秧苗根系的损伤,有效提高水稻单产,同时具有出米率高、成熟度好等特点,增加收益。
现有的钵育栽植机械,多种多样,但是在栽植作业中经常出现空穴,以及穴距不均匀等现象。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设计了一种新型的水稻插秧机,通过改变秧针的宽度以及螺旋轴的导程,来实现插秧均匀、垂直、无缺苗。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为:一种水稻钵育插秧机,包括行走装置、传动装置和插秧机构,传动装置由螺旋轴、导向金属和苗箱移送滑杆组成,插秧机构由苗箱、钵育苗盘、导轨和秧针组成,秧针的宽度为20毫米,所述螺旋轴的螺旋槽导程为40毫米。
钵育插秧机苗盘是专用的钵育盘,每盘秧苗分割为14×32个土坨,每一个土坨一束秧苗,纵横排列整齐、间距固定,所以要求钵育插秧机取苗时要定位准确,通过对传动装置的支架齿轮部分进行改进,加大螺旋轴的导程,以满足移送秧苗的要求。同时,加宽取苗秧针的宽度,来满足钵育插秧取苗量大的需要,同时推秧器和秧门的宽度也进行了相应的加宽。
螺旋轴转动,通过导向金属和苗移送滑杆拖动苗箱在开有秧门的导轨上均匀往返移动,同时秧针在苗箱将一坨秧苗移至秧门中央时准确将秧苗插入田中。当一行苗取完后,螺旋轴上的凸轮会驱动苗盘移动装置将钵育苗盘在苗箱上纵向移动相应的距离,保证作业的连续性。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通过改变秧针的宽度以及螺旋轴的导程,来实现插秧的均匀、垂直,无缺苗现象,提高生产效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秧针4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螺旋轴5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对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进行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优选实施例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如图1所示,一种水稻钵育插秧机,包括行走装置、传动装置和插秧机构,转动装置由螺旋轴5、导向金属5和苗移送滑杆7组成,插秧机构由苗箱1、钵育苗盘2、导轨3和秧针4组成,秧针4的宽度为20毫米,所述螺旋轴5的螺旋槽导程为40毫米,苗箱1上设有钵育苗盘2,苗箱1固定在苗移送滑杆7上,苗移送滑杆7固定在导向金属6上,螺旋轴5与导向金属6螺旋连接。
螺旋轴5转动,通过导向金属6和苗移送滑杆7拖动苗箱1在开有秧门的导轨3上均匀往返移动,同时秧针4在苗箱1将一坨秧苗移至秧门中央时准确将秧苗插入田中。当一行苗取完后,螺旋轴5上的凸轮会驱动苗盘移动装置将钵育苗盘2在苗箱1上纵向移动相应的距离,实现作业的连续性。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李大海,未经李大海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20286941.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撒肥机及其摩擦传动装置
- 下一篇:拖拉机用前悬挂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