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手压泵无效
申请号: | 201020286500.3 | 申请日: | 2010-08-10 |
公开(公告)号: | CN201771708U | 公开(公告)日: | 2011-03-23 |
发明(设计)人: | 杨冬 | 申请(专利权)人: | 杨冬 |
主分类号: | F04B9/14 | 分类号: | F04B9/14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13000 江苏省常州***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手压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机械技术领域,涉及液压动力装置,尤其是涉及一种手压泵。
背景技术
手压泵以其结构轻巧,压力易于控制,操作使用方便等优点,在日常生活和工业应用领域中被广泛采用。现有技术中的手压泵结构多种各样,但是仍然存在着不足之处。例如,整体结构复杂,易于渗漏,成本较高,工作稳定性不佳,适用范围较小等。
为此,人们进行了长期的探索,提出了各种各样的解决方案。例如,中国专利文献公开了一种手压泵[申请号:CN99206685.9],包括有缸体、杠杆,缸体内部设置有活塞,活塞杆通过联杆连接杠杆和活塞,缸体底部设置有进水口,顶部有密封装置,其特征在于进水口与缸体的连接处设置有进水阀座和进水阀片;紧贴活塞上表面设置有活塞圈,在活塞及活塞圈上,围绕活塞杆穿有数个通水口,出水阀片活动套接于活塞杆上并压在通水口上,活塞杆上设置有卡销,卡在出水阀片上侧;缸体上部通过一单向阀连接有储压罐,出水口设置于储压罐下侧。
上述方案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手压泵的工作稳定性,但是仍然无法完全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上述问题,提供一种设计合理,结构简单,工作稳定性高,适用范围广泛的手压泵。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下列技术方案:本手压泵,包括中空的泵体,在泵体的顶部固定有具有出液口的顶盖,在泵体的底部固定有具有进液口的接头,泵体内设有活塞,该活塞与活塞杆固定连接,且活塞杆的上端能够穿出顶盖,在顶盖上设有与活塞杆相连且能带动活塞杆往复移动的驱动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活塞呈片状且在其上设有能使液体从活塞朝向泵体底部一侧流向活塞朝向泵体顶部一侧的单向阀,所述的接头上连接有吸管组件。
在上述的手压泵中,所述的吸管组件包括固定在接头上的吸管,在吸管的外围套有能够相对于吸管轴向移动的伸缩吸管,在吸管的端部设有滤网密封圈。
在上述的手压泵中,所述的驱动机构包括手柄、手柄连杆和设置在顶盖上的支撑体,所述的手柄的一端与活塞杆顶部相铰接,所述的手柄连杆的一端与手柄中部相铰接,另一端与支撑体相铰接。
在上述的手压泵中,所述的手柄呈弯曲状且在其外端设有增摩体。
在上述的手压泵中,所述的手柄中部设有若干能与手柄连杆相铰接的铰接孔。根据需要可以选用不同的铰接孔,使得操作更为省力。
在上述的手压泵中,所述的活塞包括两片间隔设置的活塞片,即第一活塞片和第二活塞片,所述的活塞杆依次穿过第一活塞片和第二活塞片,所述的第一活塞片的厚度大于第二活塞片的厚度,且在第一活塞片的侧部设有斜面。
在上述的手压泵中,所述的活塞杆下端设有与第二活塞片相抵靠的活塞杆底螺母,在活塞杆上还连接有活塞座,在活塞座和活塞之间设有活塞垫片;且所述的活塞、活塞垫片和活塞座均由特氟龙材料制成。
在上述的手压泵中,所述的出液口上设有出液密封圈、出液口螺母和弯曲的出液管,所述的出液密封圈由特氟龙材料制成,所述的出液口螺母套在出液管上且与出液口相连接并将出液密封圈压紧在出液管和出液口之间。
在上述的手压泵中,所述的活塞杆上套有压紧螺母和由特氟龙材料制成的顶部密封圈,所述的压紧螺母与顶盖相连接且将顶部密封圈压紧在顶盖上。
与现有的技术相比,本手压泵的优点在于:1、设计合理,结构简单,工作稳定性高,适用范围广。2、密封性好,操作使用方便,能够根据需要进行调节,操作起来省时省力。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爆炸图。
图中,泵体1、顶盖2、出液口21、支撑体22、接头3、进液口31、活塞4、第一活塞片41、第二活塞片42、活塞杆5、吸管61、伸缩吸管62、滤网密封圈7、手柄8、增摩体81、铰接孔82、手柄连杆9、活塞杆底螺母10、活塞座11、活塞垫片12、出液密封圈13、出液口螺母14、出液管15、压紧螺母16、顶部密封圈17。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本手压泵包括中空的泵体1,在泵体1的顶部固定有具有出液口21的顶盖2,在泵体1的底部固定有具有进液口31的接头3。泵体1内设有活塞4,该活塞4与活塞杆5固定连接,且活塞杆5的上端能够穿出顶盖2,在顶盖2上设有与活塞杆5相连且能带动活塞杆5往复移动的驱动机构。活塞4呈片状且在其上设有能使液体从活塞4朝向泵体1底部一侧流向活塞4朝向泵体1顶部一侧的单向阀,接头3上连接有吸管组件。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杨冬,未经杨冬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20286500.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