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多层高效防水卷材无效
申请号: | 201020286211.3 | 申请日: | 2010-08-10 |
公开(公告)号: | CN201769406U | 公开(公告)日: | 2011-03-23 |
发明(设计)人: | 邓世超 | 申请(专利权)人: | 邓世超 |
主分类号: | B32B11/02 | 分类号: | B32B11/02;B32B11/04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441104 湖北省襄***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多层 高效 防水 卷材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防水卷材,特别是一种具有多层防水基胎层的防水卷材。
背景技术
现行用于建筑工程的防水卷材品种很多,主要是采用由单层防水基胎层和其上下的防水基层构成的防水卷材,因其优良的防水性能和简单的施工方法及适中的价格,而得到普遍的认可和广泛的应用。但该类防水卷材由于仅采用单层防水基胎层,其抗拉,撕裂强度相对较低,抗紫外线,耐老化性能相对较差,不足之处是导致防水性能不够好,使用寿命短,浪费资源,污染环境,在运输时易变形受损,已不能满足现代建筑工程对防水卷材的高标准要求。另外,因防水卷材使用寿命短,而导致过早的维修,更换,不但增加了消费者的经济成本和不必要的麻烦,更重要的是浪费了资源,污染了环境。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的上述不足,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新型多层高效防水卷材,它抗拉,撕裂强度高,防水性能强,使用寿命长,运输时不易变形受损,因而具有广泛的推广应用价值。
本实用新型的多层高效防水卷材的技术解决方案是:新型多层高效防水卷材,其特征在于:由上覆面层、防水基层、防水基胎层、防水基层、防水基胎层、防水基层和下覆面层依次结合构成。
本实用新型的多层高效防水卷材技术方案中在所述的上、下覆面层之间增加1~3组由单层防水基层和单层防水基胎层构成的防水单元层。
本实用新型的多层高效防水卷材技术方案中所述的防水基层可以为由高分子聚合物改性的沥青防水基层或常规的沥青防水基层。
本实用新型的多层高效防水卷材技术方案中所述的高分子聚合物可以为无规聚丙烯、丙烯、聚乙烯、SBS热塑性弹性体、丁苯橡胶、苯乙烯、丁二烯、增粘剂之一种或多种。
本实用新型的多层高效防水卷材技术方案中所述的上覆面层可以为细砂、彩砂、矿物粒(片)料、矿石(物)粉、铝箔、铜箔、乙烯膜、高密度聚乙烯膜之一种。
本实用新型的多层高效防水卷材技术方案中所述的下覆面层可以为乙烯膜、高密度聚乙烯膜、矿石(物)粉、可剥离的涂硅隔离膜、涂硅隔离纸之一种。
本实用新型的多层高效防水卷材技术方案中所述的防水基胎层可以为玻纤胎、聚酯胎、无纺布、网格布、玻璃纤维复合胎、网状金属胎和其它纤维混合胎之一种或多种。
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优点:
1.抗拉、撕裂强度高,不易断裂,可防止基层轻微收缩变型和开裂的能力;
2.抗紫外线性能好,耐老化,防水效果好,使用寿命长;
3.节约资源,保护环境,使用成本低;
4.结实耐用弹性好,运输时不易变型受损,能满足现代建筑工程对防水卷材的高标准要求;
5.一机多用,不改变原有生产设备,增加投入少,不影响生产原来的只有单层防水基胎层结构的防水卷材;
6.本实用新型主要用于工业与民用建筑的房屋、地下室、桥梁、停车场、屋顶、花园、游泳池、蓄水池、隧道等建筑工程防水卷材。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述。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两层防水基胎层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防水单元层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上覆面层,2、防水基层,3、防水基胎层,4、防水基层,5、防水基胎层,6、防水基层,7、下覆面层,8、单层防水基层,9、单层防水基胎层。
具体实施方式
由两层防水基胎层构成的多层高效防水卷材如图1所示。防水卷材由上覆面层1、防水基层2、防水基胎层3、防水基层4、防水基胎层5、防水基层6和下覆面层7依次结合而成。防水基层2、4、6可由高分子聚合物改性的沥青防水基层制成,也可以采用由常规的沥青防水基层制成,其中高分子聚合物可以为无规聚丙烯、丙烯、聚乙烯、SBS热塑性弹性体、丁苯橡胶、苯乙烯、丁二烯、增粘剂之一种或多种。防水基胎层3、5可以为玻纤胎、聚酯胎、网状金属胎、无纺布、网格布、玻璃纤维复合胎和其它纤维复合胎之一种或多种。上覆面层1可以为细砂、彩砂、矿石(物)粉、矿物粒(片)料、铝箔、铜箔、乙烯膜、高密度聚乙烯膜之一种。下覆面层7可以为乙烯膜、高密度聚乙烯膜、矿石(物)粉、可剥离的涂硅隔离膜、涂硅隔离纸之一种。
制造两层防水基胎层胎体构成的多层高效防水卷材的方法与制造只有一层防水基胎层胎体构成的防水卷材的方法基本相同,并且可以共用一台设备。
先将沥青、渣油、橡胶粉、SBS热塑性弹性体、矿石粉等按一定的比例和顺序加热混均形成混合料放入到浸渍槽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邓世超,未经邓世超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20286211.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新型通信天线接头保护盒
- 下一篇:滚筒式造膜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