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柔性圆网喷墨制网机闷头二级调整锁紧装置无效
申请号: | 201020285985.4 | 申请日: | 2010-08-06 |
公开(公告)号: | CN201833648U | 公开(公告)日: | 2011-05-18 |
发明(设计)人: | 潘骏;陈文华;刘红杰;胡明;任锟;杨文珍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理工大学 |
主分类号: | B41F15/38 | 分类号: | B41F15/38;B41J29/00 |
代理公司: | 杭州求是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33200 | 代理人: | 林怀禹 |
地址: | 310018 浙江省杭州市***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柔性 喷墨 制网机 闷头 二级 调整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纺织品印染制网用柔性圆网喷墨制网机,尤其涉及一种柔性圆网喷墨制网机闷头二级调整锁紧装置。
背景技术
圆网喷墨制网机是利用计算机控制技术与喷墨打印原理,通过打印喷头将数字图像以模拟液滴的形式直接打印在己上好感光胶的圆网上,并通过曝光、冲洗来制造网版的设备。
圆网有许多不同的规格,工程实际常用的有周长641,820,914和1018mm四种规格;长度则有1620,1850,2000,2200,2400,2800,3200,3500mm等规格,最初的圆网喷墨制网机采用圆网套在滚筒上并由滚筒带动,对不同的周长需要更换滚筒,成本较高;而后发展到采用气胀式圆网,只需更换不同规格的闷头即可实现不同周长的圆网制网。但对于不同长度的圆网,目前的圆网喷墨制网机不能实现,为了适应不同长度规格圆网的制网要求,印染企业必须配备不同规格型号的制网机。虽然市场上有少部分采用安装在喷墨打印头同一导轨上的可移动闷头来实现不同长度制网,但由于受到导轨强度等制约,在气胀压力下易变形,精度不易保证。同时在装卸时,需要通过手动调整闷头来实现,操作不便,效率较低。
本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柔性圆网喷墨制网机闷头二级调整锁紧装置,实现不同周长、长度规格的圆网可以在同一台制网机上完成制网的要求及提高圆网更换效率。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包括一级手动调整机构和二级电动调整机构;其中:
1)一级手动调整机构:包括机架横梁、连接支撑螺栓组、固定支撑板、直线导轨、导轨滑块、移动支板、钢带和偏心轮锁紧装置;固定支撑板通过四个连接支撑螺栓组固定在柔性圆网喷墨制网机架横梁上,直线导轨与固定支撑板上端面固连,移动支板与两个导轨滑块连接,移动支板通过挡板与偏心轮锁紧装置实现T型槽连接;
所述偏心轮锁紧装置包括手柄、偏心轮、支撑套、内压杆、上压块、下压 块连接板和两块槽形下压块;上压块通过挡板与移动支板构成T型槽连接,并放置在固定支撑板上,两块槽型下压块凹槽相对与下压块连接板固连,形成锁紧空腔,下压块连接板再通过挡板与移动支板构成T型槽连接,并放置在上压块上,支撑套下端通过螺纹和调整锁紧螺母与下压块连接板固连,丙压杆与支撑套滑动连接,内压杆下端与上压块固连,内压杆上端置于偏心轮下部;偏心轮通过销轴安装在支撑套的凹槽内形成转动连接,手柄与偏心轮通过螺纹固连。
2)二级电动调整机构:包括转轴、一对轴承、轴承套筒、滑动套筒、两个丝杆螺母、支座、丝杆、圆形轴承套、一个轴承、电机安装板和减速电机;减速电机通过电机安装板经圆形轴承套固定在支座上,减速电机轴经套筒联轴器与丝杆的一端固连,丝杆通过一个轴承和锁紧螺母支承在圆形轴承套内,圆形轴承套与支座固连;两个丝杆螺母、连接套、锁紧螺母组成丝杆螺母组合,丝杆螺母组合与滑动套筒固连,滑动套筒在支座内滑动,由导向平键导向,安装在支座上的限位销限位,闷头与转轴的一端固连,转轴的另一端通过一对轴承支承在轴承套内,轴承套与滑动套筒固连;支座通过连接板与一级手动调整机构的移动支板固连构成活动架。
固定支撑板两端上面安装有两个带轮,在机架横梁下部与上面两个带轮对应位置安装另外两个带轮,钢带支撑在四个带轮上,钢带的一端与靠近导轨滑块的连接板的端面相连,钢带的另一端与连接板的靠近偏心轮锁紧装置的下表面相连。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的有益效果是:
1.本实用新型采用二级调整锁紧装置,实现了不同周长、长度规格的圆网可以在同一台制网机上完成制网的要求。
2.一级在2米大范围调整采用手动方式,二级在0.15米小范围调整采用电动方式更适合工人操作实际,提高了圆网更换效率。
3.本实用新型采用偏心轮锁紧,且锁紧力直接作用在固定支撑板上,避免了对导轨和滑块的附加作用力,提高了其使用寿命和可靠性。
4.本实用新型采用双丝杆螺母组合预紧消除丝杆正反转间隙,结构紧凑、零件易于加工、降低制造成本、装配简便。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全剖视图。
图2是图1的B-B剖视图。
图3是图2的C-C俯视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理工大学,未经浙江理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20285985.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