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腹壁保护性双腔引流管无效
申请号: | 201020285883.2 | 申请日: | 2010-08-06 |
公开(公告)号: | CN201783083U | 公开(公告)日: | 2011-04-06 |
发明(设计)人: | 李刚;钱爱翠;翟西菊 | 申请(专利权)人: | 泰安市中心医院 |
主分类号: | A61M39/08 | 分类号: | A61M39/08 |
代理公司: | 泰安市泰昌专利事务所 37207 | 代理人: | 姚德昌 |
地址: | 271000 山东省***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腹壁 保护性 引流 | ||
一、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医疗器械领域,具体为一种腹壁保护性腹腔引流管。
二、背景技术
腹腔引流管广泛应用于腹部外科术后引流,对于腹腔内积液的治疗具有重要作用。
在临床实践中,对于腹腔内已经出现感染化脓时,如阑尾炎化脓穿孔行阑尾切除手术后,腹腔内需放置一引流管,以利残余脓液的引流。当疾病痊愈拔出引流管时,已被污染的引流管头端将不可避免的污染引流口组织,轻者会引起引流口的红肿溢浓,疤痕挛缩,影响美观,重者引流口迁延不愈引发窦道形成。
三、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针对以上不足之处,提供一种拔出时引流管内置隔离、不会对引流口组织造成污染的腹壁保护性双腔引流管。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手段:
一种腹壁保护性双腔引流管,在引流管上套设有一外套管,所述外套管均为软性材料,外套管的前端与引流管的前部固定连接。
上述的引流管,外套管起自引流管头端3cm处;所述外套管均为软性材料且具有韧性。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表现在:
在引流管的外部套设外套管,外套管为软性材料且与引流管的前部固定连接,以保证需拔出内芯引流管时可带动软性外套管渐进内翻。欲拔出引流管时,向外抽拔内芯引流管,引流管带动其外侧的外套管被压缩褶皱,当褶皱到一定程度时,此时再向外拉伸引流管,引流管的前端便可首先缩入外套管内,而后薄、软的外套管被带动内翻,最终全程外套管被逐渐内翻卷出,因内芯引流管的前端带有脓液部分拔出时始终运行于外套管内,所以外套管不会与腹壁组织接触,腹壁引流口感染亦不会发生,保证了该腹壁引流口的无感染愈合。另外,最后外套管出腹壁时属“卷出”而非机械摩擦“拔出”,减少了疼痛不适感。
四、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使用状态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外拔状态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拔出状态示意图。
五、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描述,未述及的可采用现有技术:
如图所示,一种腹壁保护性双腔引流管,包括常规引流管1,引流管1外套设有一外套管2,外套管2的端部距离引流管1引流端约3cm,所述外套管2为软性材料,外套管的软性材料部分需要满足薄、软且需要一定的韧度,以利于引流管拔出时软性材料内翻将引流管包裹其内,外套管2的前端与引流管1的前部固定连接。
外套管2的总长度可稍短于引流管1的总长度,以适应不同位置处的引流。也可按照引流位置的不同将外套管2分为不同的型号和级别。
外套管2末端部分用可滑动弹性套带形式相对固定于引流管尾端上,也可在生产本引流管时将外套管一体化胶合于外套管2上,外套管2的直径满足将引流管1向外取出时,引流管1与软性材料可被包袱于其内即可。
使用时,将引流管1头端置于欲引流处位置,如图1所示,3为人体腹腔。需拔出时,先将置于人体外的外套管2部分推至近腹壁处,此时仅抽拔内芯引流管1即可,外套管2在引流管1带动下向外被动褶皱,如图2所示,褶皱到一定程度时,此时再向外拉引流管1,其前端便可首先缩入腹腔内部分的外套管2里,然后引流管1在外力的作用下与外套管2发生相对滑动,如图3所示,薄、软的外套管被随之带动内翻,最终外套管2被全部内翻卷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泰安市中心医院,未经泰安市中心医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20285883.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