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钢管运输安装车有效
申请号: | 201020284939.2 | 申请日: | 2010-08-09 |
公开(公告)号: | CN201843639U | 公开(公告)日: | 2011-05-25 |
发明(设计)人: | 彭智祥;石昌玉 | 申请(专利权)人: | 成都阿朗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E21F13/00 | 分类号: | E21F13/00;B23K37/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611130 四川省成***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钢管 运输 装车 | ||
技术领域
本技术属于钢管制造安装领域,涉及一种钢管运输安装车,其作用是实现结构的小型化,具有综合多功能性,节约空间和场地。
背景技术
在钢管制造和安装工程中,通常用轨道车进行钢管或其附件的运输,这些小车具有钢轮、机架和固定的支撑架等,其功能单一。但在一些钢管生产场所,不仅需要运输钢管或其分瓣的瓦片,而且需要对钢管、瓦片或其它附件(如钢管外壁的加劲环)等进行安装和一定尺寸高度的调整,现有的运输车无法满足这些生产的要求。若单独设计制造安装调整所需的轨道小车,将占用轨道上的尺寸空间,导致生产管理不便。因此需要一种结构紧凑、功能齐全、具有多种功能的轨道小车,满足钢管制造安装的使用要求。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设计一种钢管运输安装车,既能用运输安装车及其附属装置进行瓦片或钢管的运输和高度调整,还能进行钢管制造所需的加劲环的运输安装,同时可以运输钢管制造过程中所必须的其它设施或物品,用较小的尺寸空间实现小车的多种用途。
本实用新型是这样实现的:一种钢管运输安装车,由车架、车轮、加劲环安装装置、电机减速驱动机构、推进装置组成,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运输安装车具有可调节的支座。
所述的支座具有上下调节装置或翻转调节装置或左右调节装置。
所述的支座位于钢管或瓦片结构与车架之间,其固定在导向装置内,由推进装置实现升降或左右移动。支座前端具有铰轴和顶部构件,在自由状态下顶部构件可以翻转。支座安装在运输安装车车架上,随车架一起移动。
所述的车架上具有加劲环安装装置,由限位块、拨叉、铰轴及推进装置组成。
所述的推进装置为液压或丝杆螺母机构。
由于本设计的运输安装车具有了特别的支撑结构,既可以方便地运输钢管或瓦片,也可以对钢管或瓦片的高度进行调节,同时可以运输和安装钢管外侧的加劲环,在钢管安装运输完成后,将钢管整体升高,钢管固定之后,支撑点收缩、顶部翻转,运输安装车可以与钢管分离,满足场地狭小空间的钢管制造安装工程需要。
附图说明
图1是一种钢管运输安装车的结构平面布置图。
图2是钢管运输安装车工作状态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如图1、2所示的是一种多功能的钢管运输安装车,由车架1、车轮2、加劲环安装装置3、电机减速驱动机构4、丝杆螺母推进装置5、液压推进装置6以及具有可调节的支座7。支座7位于钢管或瓦片结构与车架1之间,固定在导向套或导向槽11内,由推进装置实现升降或左右移动。支座7前端具有铰轴8和顶部构件12,在自由状态下顶部构件12可以翻转。支座7安装在运输安装车车架1的梁上,随车一起移动。钢管运输安装车上还具有加劲环安装装置3,由限位块9、拨叉10、铰轴8、丝杆螺母推进装置5及液压推进装置6组成。一股的操作形式为,将钢管或瓦片放置在运输安装车上,钢管或瓦片可以在多个支座的支撑下实现水平运输,在需要调节时,使支座向上提升,获得一定的调节量。对于钢管外部需要安装的加劲环结构,将多片加劲环放置在其安装装置内,利用加劲环水平移动机构使加劲环到达限位板一端,启动加劲环顶升装置,使加劲环与钢管外壁结合固定,钢管转动一段弧度后依次安装下一个加劲环。当加劲环焊接完成后,用运输安装车对整个钢管进行运输,到达安装位置后,可以使用支座的顶升装置对钢管向上进行调节,待钢管固定后,支座回调到最低位置,翻转其顶部的结构,运输安装车能避免与加劲环发生空间干涉,在小的操作空间内具有很好的通过性。
本实施例的运输安装车具有特别的结构,既可运输钢管或瓦片,也可对钢管或瓦片的高度进行调节,同时还能运输和安装钢管外侧的加劲环,在钢管安装运输完成后,利用小的空间位置实现运输安装车与钢管的顺利分离,进一步满足特殊场所的钢管制造安装工程需要。由于本设计具有功能多和结构紧凑的有点,特别适合需要减小车间吊装高度或优化结构空间设计的场所。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成都阿朗科技有限责任公司,未经成都阿朗科技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20284939.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