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集装箱C型梁的自动生产设备有效
| 申请号: | 201020283954.5 | 申请日: | 2010-08-06 |
| 公开(公告)号: | CN201647486U | 公开(公告)日: | 2010-11-24 |
| 发明(设计)人: | 李成明;王子生;郭雷;黄素辉;刘毅;王晓红;蔡晓宏;李建平;芦兰庆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国际海运集装箱(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B65D90/20 | 分类号: | B65D90/20 |
| 代理公司: | 深圳中一专利商标事务所 44237 | 代理人: | 张全文 |
| 地址: | 518000 广东***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集装箱 自动 生产 设备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梁的加工制造设备的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集装箱C型梁的自动生产设备。
背景技术
目前,集装箱已经成为一种重要的运输工具,其运用也越来越广泛,需求的数量也非常大,集装箱大多采用框架结构,其底部设置有多根C型梁,用来支撑集装箱的底板。现有的集装箱C型梁多采用分散式的生产加工,包括开卷、打砂、开料、折弯及校直工序,且每个工序均为分散作业。上述的各工序操作过程具体如下:
开卷:将卷料打开,剪成一定长度的板料,然后,下料堆垛,再利用吊运上料机械将板料吊运至预打砂处理线,等待打砂。
打砂:通过上料机械或人工将横切后的板料上料,利用打砂机械对板料的两个表面进行打砂预处理,之后,喷漆、烘干,然后,下料堆垛。在必要的时候,还要进行校平,再将板料送至冲压线。
开料:将经过打砂预处理的板料上料,由剪切机根据集装箱的尺寸进行剪切,从而得到符合要求的板条料,然后堆垛。
折弯:将符合要求的板条料放置在折弯机上,由折弯机将板条料的两侧边缘折弯,得到所需求的C型梁。
校平:必要时,须进行该工序,将C型梁放置校平机上,进行校平。
由于以上的C型梁生产加工工序均为分散作业,在每完成一道工序后,需要对产品进行堆垛、吊运,以进行下一道工序,这样的生产方式,自动化程度低、不可连续生产,生产设备占地面积多、生产效率低下以及对工人的需求量大,且工人的劳动强度也大。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集装箱C型梁自动生产设备,旨在解决现有集装箱C型梁分散的生产加工问题。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是这样实现的,一种集装箱C型梁的自动生产设备,包括按板料传送方向依次排列的开卷装置、第一校平装置、表面处理装置、第二剪切装置、分条装置、第三剪切装置及冲压装置,所述表面处理装置沿板料传送方向依次包括打砂装置、涂漆装置以及烘干装置,所述开卷装置开卷出的板料在所述第一校平装置、表面处理装置、第二剪切装置、分条装置、第三剪切装置及冲压装置上自动传送。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校平装置前设有一用于压平及传送板料的第一压料装置。
更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校平装置前设有一用于剪切板料头尾料的第一剪切装置。
更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剪切装置前设有一用于拼接不同卷板料头尾的板料拼接装置。
更进一步地,于所述板料拼接装置与表面处理装置之间设有第一存储装置,所述第一存储装置依板料传送方向包括入口S辊、活套塔以及出口S辊。
更进一步地,所述表面处理装置前依次设有用于传送板料的喂料装置以及第二存储装置,所述第二存储装置为活套坑。
更进一步地,所述第二存储装置前依次设有用于压平及传送板料的第二压料装置和对板料进行精确校平的第二校平装置。
更进一步地,所述第二校平装置及第二剪切装置之间设有一用于板料长度及宽度测量的板料测长装置。
更进一步地,所述第二剪切装置前设有一用于堆垛、转运半成品的半产品转运台。
更进一步地,所述冲压装置前还设有一成品转运台。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把现有集装箱C型梁分散的生产加工整合成自动生产设备,该生产设备具有自动化程度高、可连续生产及可减少吊运等操作的特点,且生产设备占地面积少、生产效率高以及对工人需求量小,并且工人的劳动强度小。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生产设备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局部生产工艺过程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的生产设备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的局部生产工艺过程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C型梁结构立体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通过把集装箱C型梁分散的生产加工整合成一自动生产设备,实现自动化生产,提高生产效率,减少生产设备的占地面积以及工人的劳动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国际海运集装箱(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中国国际海运集装箱(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20283954.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