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复杂地质条件下的联合围堰无效
申请号: | 201020283648.1 | 申请日: | 2010-07-30 |
公开(公告)号: | CN201770989U | 公开(公告)日: | 2011-03-23 |
发明(设计)人: | 唐俊;李飞;伍军;赵大昭;李光均;周运志;王玉林;夏亚飞;冯海珍;肖雪虎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铁四局集团第六工程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2D19/04 | 分类号: | E02D19/04;E02D5/14 |
代理公司: | 安徽省合肥新安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34101 | 代理人: | 何梅生 |
地址: | 24100***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复杂 地质 条件下 联合 围堰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复杂地质条件下的围堰,更具体说是一种受力比较复杂、岩层面起伏比较大、且同时覆盖陆地和水中的围堰。
背景技术
在一些工程建设中,往往对于基础的施工,首先需要在施工位置处形成一个封闭的围堰,使围堰内为少水区或干燥区,以便后续基础施工的正常进行。
目前的围堰结构通常有两种形式,一种是以混凝土桩成排设置形成的围堰,这种形式主要适于陆地,岩层面较高;另一种是以锁口钢管桩以锁口的形式形成连接,这种形式主要适于水中,有一定厚度的覆盖层。但是,在一些施工场合下地质条件和堰体受力较为复杂,围堰区域既有陆地也有水中,在这一情况下,单一形式的围堰无法满足施工要求,至使围堰结构不够稳定,施工难度大。
比如,广西柳州市双拥大桥,其22#主塔承台一半位于水中,一半位于岸上,且围堰处的岩层面起伏大,无法进行已有结构形中的单一围堰进行施工。针对这种不良地质条件和特殊地理位置的浅水基础,已有技术中还没相关的特定结构围堰的公开报导。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是为避免上述现有技术所存在的不足之处,提供一种复杂地质条件下的联合围堰,使复杂地质条件下的围堰结构受力明确、结构牢固、止水效果好、施工方法更加简单,以保护基础的施工质量。
本实用新型解决技术问题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本实用新型复杂地质条件下的联合围堰的结构特点是:所述联合围堰是在整周围堰中分段设置混凝土抗滑桩段和锁口钢管桩段,以所述混凝土抗滑桩段中的前端混凝土抗滑桩和尾部混凝土抗滑桩分别与所述锁口钢管桩段中的尾部锁口钢管桩以及前端锁口钢管桩相接构成封闭的整周围堰。
本实用新型复杂地质条件下的联合围堰的结构特点也在于:
所述混凝土抗滑桩段与锁口钢管桩段之间的相接结构为:在所述前端混凝土抗滑桩以及尾部抗滑混凝土上,分别套装有带锁口的全程钢护筒,以所述带锁口的全程钢护筒分别与对应位置上的尾部锁口钢管桩以及前端锁口钢管桩通过锁口进行锁扣连接。
在相邻的混凝土抗滑桩之间形成有间隙,设置高压旋喷桩填充在所述间隙位置。
与已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体现在:
1、本实用新型因地制宜、采用联合设置混凝土抗滑桩与锁口钢管桩的结构形式,使复杂地质条件下的围堰结构更加牢固,止水效果好。
2、本实用新型中混凝土抗滑桩段具有较好的承压能力、受力明确,尤其适于近防滑堤位置处的坡度地质环境。
3、本实用新型中将高压旋喷桩与混凝土抗滑桩相结合,即保证了该桩位上的承压能力和止水效果,又可以合理减少混凝土抗滑桩的成桩数量,进而简化施工、缩短工期、降低成本。
4、本实用新型针对不同的地质条件下,配合相适应的结构形式,使得施工过程更加简便、快捷、降低施工成本。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平面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中混凝土抗滑桩段与锁口钢管桩段相接结构示意图。
图中标号:1混凝土抗滑桩段、1a前端混凝土抗滑桩、1b尾部混凝土抗滑桩、2锁口钢管桩段、2a前端锁口钢管桩、2b尾部锁口钢管桩、3高压旋喷桩、4全程钢护筒、5防洪堤、6承台、7混凝土箱梁、8钢护筒锁口、9钢管桩锁口。
具体实施方式
参见图1、图2,本实施例中的联合围堰在整周围堰中分段设置混凝土抗滑桩段1和锁口钢管桩段2,以混凝土抗滑桩段1中的前端混凝土抗滑桩1a和尾部混凝土抗滑桩1b分别与锁口钢管桩段2中的尾部锁口钢管桩2b以及前端锁口钢管桩2a相接构成封闭的整周围堰。
如图2所示,具体实施中,混凝土抗滑桩段1与锁口钢管桩段2之间的相接结构为:在尾部抗滑混凝土1b上套装有带有钢护筒锁口8的全程钢护筒4,对应位置上的前端锁口钢管桩2a上配合设置有钢管桩锁口9,以钢管桩锁口9与钢护筒锁口8进行锁扣连接;同样,在前端混凝土抗滑桩1a与尾部锁口钢管桩2b之间也是采用锁扣连接的形式。
本实施例中在相邻的混凝土抗滑桩之间形成有间隙,并以高压旋喷桩3填充在间隙位置上,以高压旋喷桩与混凝土抗滑桩之间适当的重叠形成咬合,可以更一步提高围堰的止水效果。
施工过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铁四局集团第六工程有限公司,未经中铁四局集团第六工程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20283648.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改良的窨井座体
- 下一篇:节能自动真空抽水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