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打结器性能分析与检测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020283544.0 | 申请日: | 2010-08-05 |
公开(公告)号: | CN201859068U | 公开(公告)日: | 2011-06-08 |
发明(设计)人: | 李洪文;李慧;何进;王庆杰;蔡国华;孙浩;苏艳波;乔晓东;卢彩云;张学敏;李问盈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农业大学 |
主分类号: | G01M99/00 | 分类号: | G01M99/00 |
代理公司: | 北京众合诚成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46 | 代理人: | 张文宝 |
地址: | 100193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打结 性能 分析 检测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农业机械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应用于检测方草压捆机和牧草打捆机上的机械式软绳打结器的打结器性能分析与检测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国内已研发出大、小型牧草、秸秆方捆压捆机,如东北林业大学研制的“牧草压捆机”,黑龙江畜牧机械化研究所改进设计的“新式大型秸秆打捆机”,中收农机股份有限公司研制的“9YFQ1.5型方草捆压捆机”,中国农业机械化科学研究院研制的“4YF-1300型大方捆打捆机”等。这些方捆机捆扎机构皆采用进口打结器进行作业。
目前,对于新购买打结器性能是否可靠,是否可以直接与农机厂所生产压捆机配合使用。农机厂通常先将成套打结器安装于压捆机捆扎室内,若无法正常使用时,再将其拆下,返回经销商进行更换,常常耽误压捆机生产进度。打结器在其使用过程中造成误打结时,常忽略压捆机其他部件因素,而一味跟换打结器零部件,且常出现失效零件判断失误的情况,不具有经济性。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能够用于检测作业前打结器性能是否可靠、打结器损坏后失效零件的确定及失效原因分析的打结器性能分析与检测装置。
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为:检测装置架体由支撑架、中部安装架焊接而成,并安装在脚轮上;打结器轴安装在中部安装架的中部,待检测打结器安装在打结器轴上,并经定位套筒、打结器固定销和打结器支架定位;打结器轴的端部连接二级离合器;电机的输出端依次与联轴器、减速器、一级离合器以及小齿轮 连接;中间齿轮分别与小齿轮、二级离合器啮合;在中间齿轮的齿轮盘上安装手柄,中间齿轮的齿轮轴上安装转速测量仪并通过指针盘显示结果,在打结器轴上安装扭矩测量仪,在中部安装架内部安装与张紧捆绳接触的捆绳力测量仪。
电机和手柄是两种不同动力来源,可分别实现零部件田间工作性能检测、损坏原因分析和打结器运动时序检测。当所述手柄转动时,电机及联轴器、减速器在一级离合器处与小齿轮轴脱开。所述电机转动时,手柄需拆除。
所述中间齿轮与二级离合器的齿轮齿数相同。
所述一级离合器将减速器的输出轴和小齿轮的小齿轮轴连接。调节螺母前后调节实现两半离合器的结合与分开。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
1)作业前打结器性能可靠性检测,耗时短,能大大节约压捆机整机装配时间;
2)装置工作参数与打结器实际田间工作参数设定一致,有利于新打结器的磨合和损坏后打结器零部件受损位置及原因分析;
3)可对打结器转速、扭矩及打结器工作时捆绳张力变化进行测量,从而查找功耗增加、捆绳绷断的源头;
4)待测打结器拆装方便,减少了在压捆上拆装的复杂工序;
5)打结器性能分析检测装置移动方便,使用时不受场地限制。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打结器性能分析与检测装置装打结器后装置主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打结器性能分析与检测装置装打结器后装置俯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打结器性能分析与检测装置装打结器后装置左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打结器性能分析与检测装置未装打结器装置立体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打结器性能分析与检测装置离合器图。
图中标号:
1-电机;2-指针;3-指针盘;4-搂线支架;5-打结器固定销;6-打结器;7-打结室右支板;8-中部安装架;9-捆针送绳机构;10-电路箱;11-支撑架;12-脚轮;13-小齿轮;14-手柄;15-中间齿轮;16-刹车缓冲装置;17-二级离合器;18-定位套筒;19-打结室中间支板;20-捆绳张紧装置;21-打结器支架;22-搂线机构;23-打结器轴;24-搂线机构轴;25-中间轴支架;26-指针盘连接板;27-转速测量仪;28-联轴器;29-减速器;30-一级离合器;31-捆针驱动连杆;32-捆绳力测量仪;33-捆绳;34-扭矩测量仪;35-输出轴;36-输出轴连接键;37-小齿轮轴;38-小齿轮轴连接键;39-调节螺母。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打结器性能分析与检测装置,下面结合附图说明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描述。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农业大学,未经中国农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20283544.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活塞式自吸原油取样器
- 下一篇:衡器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