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用于真空袋的抽气止逆阀无效
申请号: | 201020283537.0 | 申请日: | 2010-08-04 |
公开(公告)号: | CN201795109U | 公开(公告)日: | 2011-04-13 |
发明(设计)人: | 杨宣东 | 申请(专利权)人: | 杨宣东 |
主分类号: | F16K15/14 | 分类号: | F16K15/14;B65D33/01;B65D81/2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22000 浙江省义***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用于 真空袋 抽气止逆阀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真空袋阀门,尤其涉及一种用于真空袋的抽气止逆阀。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中真空袋的袋口抽气阀门结构复杂,抽气后经常出现漏气现象,止逆密闭性很差。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结构简单,抽气后不漏气、止逆密闭性非常好的用于真空袋的抽气止逆阀。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
一种用于真空袋的抽气止逆阀,其中,包括用以连接于真空袋袋口上的阀座,所述阀座上开有用以连通真空袋内外的气孔,所述气孔连接有弹性封堵件,所述弹性封堵件具有栓塞部和连接于所述栓塞部一端的垫片部,所述栓塞部穿设于所述气孔中,所述垫片部封堵于所述气孔上。
作为优选,所述阀座于一侧端面上设有圈围所述气孔的凸圈,所述垫片部抵接所述阀座于所述凸圈内壁至所述气孔边沿间的端面位置上,所述凸圈上螺接有阀盖。
作为优选,所述凸圈的内壁上设有内螺纹,所述阀盖于对应所述凸圈的一侧设有圈槽,所述圈槽内设有外螺纹凸起部,所述凸圈于所述圈槽内与所述外螺纹凸起部螺固连接,且所述凸起部抵顶所述垫片部于所述阀座上。
由上述技术方案可知,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相比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弹性封堵件使其在自然气压下能够有效阻止气体逆流,密闭性好,同时阀盖的设置以及阀盖外螺纹和阀座凸圈内螺纹的螺接方式更加提升了本实用新型止气逆流的密封效果,非常实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中阀座与阀盖螺接后的整体正面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中阀座与阀盖螺接后的整体侧面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中阀座与阀盖螺接前的分体连接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中阀盖的结构示意图,其中示意了圈槽和凸起部的结构。
图5为本实用新型中阀座与弹性封堵件的连接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中阀座的结构示意图,其中示意了凸圈和气孔的结构。
图7为本实用新型中弹性封堵件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领域技术人员能更进一步了解本实用新型的特征及技术内容,请参阅以下有关本实用新型的详细说明与附图。
请参阅图1至图7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用于真空袋的抽气止逆阀,其中,包括用以连接于真空袋袋口上的阀座1,所述阀座上开有用以连通真空袋内外的气孔2,所述气孔连接有弹性封堵件3,所述弹性封堵件具有栓塞部4和连接于所述栓塞部一端的垫片部5,所述栓塞部穿设于所述气孔中,所述垫片部封堵于所述气孔上,所述阀座于一侧端面上设有圈围所述气孔的凸圈6,所述凸圈在实际应用中由真空袋内向真空袋外穿套连接于真空袋袋口上,所述垫片部抵接所述阀座于所述凸圈内壁至所述气孔边沿间的端面位置7上,所述凸圈上螺接有阀盖8,所述凸圈的内壁上设有内螺纹,所述阀盖于对应所述凸圈的一侧设有圈槽9,所述圈槽内设有外螺纹凸起部10,所述凸圈于所述圈槽内与所述外螺纹凸起部螺固连接,且所述凸起部抵顶所述垫片部于所述阀座上。
但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可行实施例,并非用以局限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故凡运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变化,均同理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杨宣东,未经杨宣东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20283537.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