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新型的防回血注药泵有效
申请号: | 201020283073.3 | 申请日: | 2010-08-05 |
公开(公告)号: | CN201719623U | 公开(公告)日: | 2011-01-26 |
发明(设计)人: | 蒋红兵;李小飞;邱建明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通市三和生物工程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61M5/142 | 分类号: | A61M5/14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26600 江苏省***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新型 防回血注药泵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新型的防回血注药泵。
背景技术:
目前,医院在很多情况下进行药物注射都要依靠微量注药泵,医疗器械市场上的注药泵绝大部分都是利用驱动装置的压架和输药装置的药盒横梁共同组成定位装置,压架不可脱离输液装置而单独夹管工作。
但是依靠挤压硅胶管来进行药物的注射时,还存在以下安全隐患:硅胶管由于老化导致挤压不紧、驱动装置长期挤压硅胶管导致压架变形从而夹不紧硅胶管、由于管道松弛导致药量注射不准确等状况,导致严重的后果,而且经常发生驱动装置和输液装置中间的结合线没有靠拢而不能正常工作的情况。所以目前的这种微量注药泵,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
目前的注药泵由于人体静脉自身的静脉压力在停止注药的情况下常常会产生回血现象,这也会产生很大的安全隐患。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新型的防回血注药泵,它结构简单,不改变现有注药泵的结构,消除了现有注药泵的安全隐患,对回血现象有很好的控制。
为了解决背景技术所存在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它包含活塞、上片、硅胶片、中片、硅胶垫和下片,硅胶片、中片、硅胶垫、下片与上片连接,活塞设置在上片内;硅胶片设置在上片的下方,中片固定在硅胶片的下方,硅胶垫固定在中片的下面,下片固定在硅胶垫的下方。
所述的上片下端右侧设置有凸台。
本实用新型中,药液从下片的进口进入,由活塞吸入,药液的压力将硅胶垫的进口顶起,使药液进入液缸,当活塞压入时,药液经过中片的药液槽进入中片的右腔,从右腔压入下片从出口将药液输出。当药液注射完毕时,由于人体静脉血管的压力,会出现回血的现象,血液从出口进入会将硅胶垫向上方挤压,与凸台配合,血液不能继续前行,解决了回血问题。
本实用新型未采用硅胶管挤压的方式来注射药物,而采用液压缸活塞的方式进行注射药物,主要具有如下优点:一、采用活塞往复运动,使得注射进入人体的药物量非常精确,而且活塞缸、硅胶垫和凸台可以防止人体静脉压力导致的回血现象;二、不会产生硅胶管挤压不紧或者硅胶管老化产生的安全隐患。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中上片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参照图1-2,本具体实施方式采用以下技术方案:它包含活塞1、上片2、硅胶片3、中片4、硅胶垫5和下片6,硅胶片3、中片4、硅胶垫5、下片6与上片2连接,活塞1设置在上片2内;硅胶片3设置在上片2的下方,中片4固定在硅胶片3的下方,硅胶垫5固定在中片4的下面,下片6固定在硅胶垫5的下方。
所述的上片2下端右侧设置有凸台2-1。
本具体实施方式中,药液从下片6的进口进入,由活塞1吸入,药液的压力将硅胶垫5的进口顶起,使药液进入液缸,当活塞1压入时,药液经过中片4的药液槽进入中片4的右腔,从右腔压入下片6从出口将药液输出。当药液注射完毕时,由于人体静脉血管的压力,会出现回血的现象,血液从出口进入会将硅胶垫5向上方挤压,与凸台2-5配合,血液不能继续前行,解决了回血问题。
本具体实施方式未采用硅胶管挤压的方式来注射药物,而采用液压缸活塞的方式进行注射药物,主要具有如下优点:一、采用活塞往复运动,使得注射进入人体的药物量非常精确,而且活塞缸、硅胶垫5和凸台2-5可以防止人体静脉压力导致的回血现象;二、不会产生硅胶管挤压不紧或者硅胶管老化产生的安全隐患。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通市三和生物工程有限公司,未经南通市三和生物工程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20283073.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