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复合管有效
申请号: | 201020283057.4 | 申请日: | 2010-08-05 |
公开(公告)号: | CN201795184U | 公开(公告)日: | 2011-04-13 |
发明(设计)人: | 潘刚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高峰控股集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16L9/133 | 分类号: | F16L9/133;B32B27/08 |
代理公司: | 杭州华鼎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3217 | 代理人: | 韩洪 |
地址: | 321019 浙江省***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复合管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用于地板采暖或热水供应的管材,尤其涉及一种复合管。
背景技术
在现有家装等工程中,管材越来越被人们所重视。现有技术中最常见的管材为PE-RT即耐热聚乙烯,是Polyethylene of raised temperature resistance的英文缩写,是一种可以用于热水管的非交联的聚乙烯,也有人突出了其非交联的特性,叫它“耐高温非交联聚乙烯”。它是一种采用特殊的分子设计和合成工艺生产的一种中密度聚乙烯,它采用乙烯和辛烯共聚的方法,通过控制侧链的数量和分布得到独特的分子结构,来提高PE的耐热性。由于辛烯短支链的存在使PE的大分子不能结晶在一个片状晶体中,而是贯穿在几个晶体中,形成了晶体之间的联结,它保留了PE的良好的柔韧性,高热传导性和惰性。但是,其使用范围受到温度/压力的限制,在一定的范围内,温度高或压力高就必须选择壁厚较厚的管材。作为采暖管,施工时需要连续的“U”走势,而壁厚大的管材应用于这种状况时,存在很大的应力,接头部位产生漏水隐患的概率增加,价格也更为高昂。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复合管,有着比现有技术中PE-RT管更优秀的柔韧性,高热传导性和耐压性,价格反而低廉。
为达到所述效果,本实用新型一种复合管,包括PE-RT层,PE-RT层外包覆有UHMWPE-RT层。
优选的,UHMWPE-RT层外侧还设有另一层PE-RT层。
优选的,所述PE-RT层和UHMWPE-RT层通过一次注入成型结构熔合。
优选的,所述UHMWPE-RT层厚度为1.5mm-0.7mm。UHMWPE-RT的厚度关系到整个复合管的使用效果,由于UHMWPE-RT自身较硬,而且成本较高,因此如果使用的量大会导致产品成本上升,
由于采用了所述技术方案,UHMWPE-RT层即超高分子量聚乙烯改良层,通过UHMWPE-RT层和PE-RT层的熔合包覆,较薄壁厚的复合管在承受较高的温度和压力性能上有进一步显著的、实质性的提高,同时还节省原料。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复合管的2层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复合管的3层整体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一种复合管,包括PE-RT层1,PE-RT层1外包覆有UHMWPE-RT层2。所述PE-RT层1和UHMWPE-RT层2通过一次注入成型结构熔合,结合在一起。所述UHMWPE-RT层2厚度为1.5mm-0.7mm。其中需要说明的是,虽然在图中显示复合管中PE-RT层1和UHMWPE-RT层2是相互分开的,但是在实际生产过程中两者之间颜色是相同的,在视觉角度上并不能从肉眼观测出两者的分界。
在生产过程中,PE-RT层1的生产工艺和现有技术相同,而UHMWPE-RT层2,也就是超高分子量聚乙烯改良层是采用PE-RT作为UHMWPE纤维的基体,加入适当的添加剂,形成UHMWPE-PE-RT融体,作为复合管的中间层的。材料制成后采用分段式螺料进料,高压式挤出复合模头,实现中间复合层,也就是UHMWPE-RT层2的均匀挤出。
采用这样的结构,在复合管内加入了UHMWPE-RT层2,由于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的高强硬度,保证了管材的柔韧性和耐压性。而继续采用PE-RT层1作为内层则是利用了PE-RT层1的光滑性,保证使用时管内流体的输送顺畅。同时由于UHMWPE-RT层2厚度为1.5mm-0.7mm。因此还减少了复合管的厚度,节省了材料。
实施例2:
一种复合管,包括PE-RT层1,PE-RT层1外包覆有UHMWPE-RT层2。UHMWPE-RT层2外侧还设有另一层PE-RT层1。由于超高分子量聚乙烯价格高,在安装时难免有所磨损,因此将其作为外侧磨损较大,造成浪费。而且UHMWPE-RT层2硬度大,不方便作为外层管道安装。UHMWPE-RT层2表面较为黯淡,没有PE-RT层1作为外层那么光滑、美观。因此将PE-RT层1作为外层更为合适。
由于采用了这样的结构,本实用新型和现有技术中的PE-RT管材相比有点在于:
1、耐压强度比普通PE-RT增加30%。
2、同等使用条件,可以节省10%左右的原料使用。
可见本实用新型中所述的产品性能远优于现有技术,适合于大规模生产推广。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但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特征并不局限于此,任何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的领域内,所作的变化或修饰皆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之中。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高峰控股集团有限公司,未经浙江高峰控股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20283057.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