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矿热炉铜冷却壁有效
申请号: | 201020282445.0 | 申请日: | 2010-08-05 |
公开(公告)号: | CN201740392U | 公开(公告)日: | 2011-02-09 |
发明(设计)人: | 胡晟;张民之;夏继英 | 申请(专利权)人: | 宝钢工程技术集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7D1/12 | 分类号: | F27D1/12 |
代理公司: | 上海明成云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1232 | 代理人: | 常明 |
地址: | 201900 ***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矿热炉铜 冷却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矿热炉,特别涉及一种矿热炉的铜冷却壁。
背景技术
电石(铁合金、工业硅)矿热炉炉体耐火材料长期处于高温环境下的连续工作状态,由于其环境温度高,平均为450℃,瞬时达到600℃,因此材料损坏严重,需要定期更换,平均每三年就要更换一次,每次更换需要三个月时间(包括开炉预热时间)。
因此,有必要设计一种用于矿热炉的铜冷却壁,以改善矿热炉当前的工作状况。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任务是提供一种矿热炉铜冷却壁,它解决了上述现有技术所存在的问题,通过在炉壳内耐火材料中预埋铜板,铜板外侧接循环冷却水,这样可改变炉体工作环境,使炉体耐火材料外自然镀上一层固态的薄膜,以抵抗液态产物侵蚀,延长使用寿命和检修周期,降低耗材成本。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解决方案如下:
一种矿热炉铜冷却壁,包括炉壳和耐火材料,还包括铜板和铜冷却水管,铜板和铜冷却水管构成铜水冷元件,由此组成数个铜水冷元件;
所述铜板预埋在炉壳内的耐火材料中,铜板内部设置循环水路;
所述铜冷却水管安置在铜板外侧,铜冷却水管与铜板的接口连接。
所述铜水冷元件以镶嵌方式和耐火衬平砌。
所述铜水冷元件在炉壳内从上而下地布设。
所述铜水冷元件的厚度为40mm。
所述铜水冷元件的厚度为50mm。
所述铜水冷元件和耐火材料交叉组合。
本实用新型的矿热炉铜冷却壁是在炉壳内耐火材料中预埋铜板,铜板外侧接循环冷却水,这样可改变炉体工作环境,使炉体耐火材料外自然镀上一层固态的薄膜,以抵抗液态产物侵蚀,使用寿命可延长至五年,同时延长了检修周期,大大降低了耗材成本。
本实用新型采用的铜水冷元件是用标准材料制造的,用于散热的铜水冷元件有40mm和50mm厚,铜元件以镶嵌的方式和耐火衬平砌。在铜板内部设置一个循环水路,铜板外侧有两个接口与冷却水管焊接。
本实用新型的矿热炉铜冷却壁的优点如下:
1、铜板和耐材是间接冷却。
2、接触面积比较大。
3、铜板具有良好的热传导性能,保证耐材有较低的温度。
4、由于形成了渣凝固层,使得耐火材料的损耗最小。
5、铜水冷元件和耐火材料交叉组合,没有与现有的炉壳接触。
6、可调节冷却水量大小,实现60kW/m2的热传导,峰值可以达到250kW/m2。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矿热炉铜冷却壁设置在矿热炉炉体上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带冷却壁的矿热炉炉体侧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带冷却壁的矿热炉炉体侧板的另一侧面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铜板和铜冷却水管相结合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
1为炉壳,2为铜冷却水管,3为耐火材料,4为铜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详细说明。
参看图1至图4,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矿热炉铜冷却壁由炉壳1、耐火材料3、铜板4和铜冷却水管2组成,铜板4和铜冷却水管2构成铜水冷元件,由此在炉壳1内组成数个铜水冷元件。
在炉壳1内的耐火材料3中预埋铜板4,铜板4内部设置循环水路。铜冷却水管2安置在铜板4外侧,铜冷却水管2与铜板4的接口焊接。
如图2和图3中所示,铜水冷元件以镶嵌方式和耐火衬平砌,铜水冷元件在炉壳1内从上而下地布设,或从下而上地布设。铜板4和耐火材料3形成了间接冷却。铜水冷元件和耐火材料交叉组合,不会与炉壳1接触。
铜水冷元件的厚度一般为40mm,或为50mm,保证了良好的热传导性能。
综上所述,采用本实用新型的矿热炉铜冷却壁,在炉壳内耐火材料中预埋铜板,铜板外侧接循环冷却水,这样可改变炉体工作环境,使炉体耐火材料外自然镀上一层固态的薄膜,以抵抗液态产物侵蚀,使用寿命可延长至五年,同时延长了检修周期,大大降低了耗材成本。
当然,本技术领域内的一般技术人员应当认识到,上述实施例仅是用来说明本实用新型,而并非用作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只要在本实用新型的实质精神范围内,对上述实施例的变换、变型都将落在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的范围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宝钢工程技术集团有限公司,未经宝钢工程技术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20282445.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环保型防水涂料
- 下一篇:一种光敏预聚物制备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