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h型电解液给液装置无效
申请号: | 201020282253.X | 申请日: | 2010-08-04 |
公开(公告)号: | CN201809446U | 公开(公告)日: | 2011-04-27 |
发明(设计)人: | 钱春陵;孙启航 | 申请(专利权)人: | 肇庆市飞南金属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25C1/12 | 分类号: | C25C1/12;C25C7/06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526233 ***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电解液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给液装置,特别是一种h型电解液给液装置。
背景技术
在铜电解生产过程中,阳极板是不断的消耗的。当电解过程进行到一定时间时,就需要跟换上新的阳极板。此过程中,首先要将电解槽中的电解液清空,然后将乘积在电解槽底部的阳极泥中洗干净并取走已经损耗殆尽的阳极板,最后跟换上新的阳极板,并将电解液重新放满后,该电解槽方能通电进行生产。
由于单个电解槽进液管(习惯上称进液支管)所能提供的电解液的流量较小,单靠进液管的流量要电解槽中将电解液全部注满通常要两个多小时。在这个过程中该电解槽是出于停电停产状态。为解决停电停产这个问题,目前有些企业使用泵从低位槽将电解液抽到电解槽内,以缩短停电时间,但这样存在着两个缺陷:
1、低位槽中的电解液没有经过加温,其温度难以达到生产工艺要求。
2、需要使用电能,并且由于过程是间歇性的,液泵需要经常性开关,较容易损坏,一旦液泵损坏,就会影响电解液的进液速度,影响生产。
综上所述:目前需要一种无需电能,不易损坏的电解液快速给液装置。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目前所使用的给液装置的缺点设计一种结构简单,耗能低,耐用的h型电解液给液装置。
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上述目的:
针对现有的电解液给液装置存在的技术缺点,设计一种h型电解液给液装置,主要包括高位槽和导管,利用导管将高位槽内加热好的电解液抽到电解槽内。所述的导管呈“h”字形,并且是由吸液管、补水管和出液管连接而成,出液管的长度大于或等于吸液管。在补水管和吸液管上分别设置有一个阀门,所述的吸液管和出液管分别是设置在高位槽的内壁和外壁上。
本实用新型使用的是虹吸的原理,在补液前需要先关闭吸液管上的阀门,然后打开补水管上的阀门,向补水管内加满水并关闭补水管上的阀门,打开吸液管上的阀门。在虹吸的作用下高位槽内的电解液自动从出液管流出。
利用虹吸的原理设置导管的目的是可以避免将导管设置在高位槽底部,让导管长期处于较大液压环境中导致导管顺坏、破裂。
上述吸液管设置在高位槽内壁上的长度是高位槽内壁高度3/4~4/5,避免由于吸液管过长将沉淀在高位槽底部的沉淀物吸入电解槽中,同时还能保证导管的虹吸效果。并且在出液管的末端设有软管,软管末端设有给液阀。方便给不同的电解槽进行添加电解液。
在补水管上设有水泵,可以在供液前自动向进水管内补水也可以作为在清洗电解槽时使用的水枪。
本实用新型具有能耗低、供液质量稳定、耐用、造价成本低等特点。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一: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主要包括高位槽1和导管2,利用导管2将高位槽1内加热好的电解液抽到电解槽内。所述的导管2呈“h”字形,并且是由吸液管21、补水管22和出液管23连接而成。
在补水管22和吸液管21上分别设置有一个阀门3,所述的吸液管21和出液管23分别是设置在高位槽1的内壁和外壁上。
在吸液管21设置在高位槽1内壁上的长度是高位槽1内壁高度的3/4,避免由于吸液管21过长将沉淀在高位槽1底部的沉淀物吸入电解槽中,同时还能保证导管2的虹吸效果。并且在出液管23的末端设有软管4,软管4末端设有给液阀5。方便给不同的电解槽进行添加电解液。
实施例二:如图2所示,本实施例与实施例一的结构基本相同,其区别在于在补水管22上设有水泵6,可以在供液前自动向进水管22内补水也可以作为在清洗电解槽时使用的水枪。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肇庆市飞南金属有限公司,未经肇庆市飞南金属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20282253.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电解池阴极片连接结构
- 下一篇:一种长距离铸坯横向移送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