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用于造船的轮胎式船段空中翻身龙门式起重机有效
| 申请号: | 201020281773.9 | 申请日: | 2010-08-05 |
| 公开(公告)号: | CN201817210U | 公开(公告)日: | 2011-05-04 |
| 发明(设计)人: | 黄耀怡;张志华;计斌;代宇;刘剑;刘彦玲;许利君;陈媛媛;林晓川 | 申请(专利权)人: | 郑州新大方重工科技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B66C19/00 | 分类号: | B66C19/00 |
| 代理公司: | 郑州中民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41110 | 代理人: | 郭中民 |
| 地址: | 450064 ***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用于 造船 轮胎 式船段 空中 翻身 龙门 起重机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造船用起重机设备,特别涉及到适用于造船的轮胎式船段空中翻身龙门式起重机。
背景技术
造船龙门式吊机尤其是船段空中翻身龙门式起重机,自它们诞生以来,全世界几乎清一色地采用轮轨式。
但是随着世界工业的发展,尤其是石油开采业的发展,造成大量需要海洋石油平台。而这些平台结构需要在陆地上分段分块预制,然后再进行总装。而石油平台结构的分段块大、重量大,如在造船厂加工制造就要占用船段组焊生产线,影响造船工序的正常进行,因而就会影响造船生产率。针对此种困惑,研制一种轮胎式船段空中翻身龙门式起重机,将是解决问题的最好手段之一。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目的正是针对上述现有技术中所存在的不足之处而提供一种用于造船的轮胎式船段空中翻身龙门式起重机。使用本实用新型的起重机可使翻身龙门式吊机不受造船场内大车运行轨道的限制,可以灵活机动地使用场内任何一块被认为合适的地方进行船段结构加工焊接,然后再将分散加工焊接好的船段吊运到总装场内进行船体总装,同时还可提高造船厂的生产效能和提高生产场地的有效利用率。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可以通过下述技术措施来实现:
本实用新型的用于造船的轮胎式船段空中翻身龙门式起重机包括上车系统和下车系统两大部分;其中,所述下车系统是由两辆采用液压驱动行驶的全液压悬挂式轮胎组组合而成的自行式台车组成;所述上车系统包括安装有司机室、登机电梯、爬梯、上车系统发电机组、由主梁和两条刚性支腿构成 的龙门式刚架、安装在主梁一端上方的的维修吊机,通过沿主梁长度方向平行设置的宽、窄两股导轨安装在主梁上的下小车起升系统和门架式结构的上小车起升系统;其中:门架式结构的上小车起升系统安放在沿主梁长度方向设置的宽轨距轨道上,下小车起升系统安放在沿主梁长度方向设置的位于宽轨距导轨的之内的窄轨距导轨上,且下小车起升系统的结构高度小于门架式结构的上小车起升系统中门架的内净高;所述两条刚性支腿分别通过球铰支座连接方式安装在相应的全液压悬挂式轮胎组合式自行台车的车架结构上;在所述的全液压悬挂式轮胎组合式自行台车上设置有发动机组和驾驶室。
本实用新型中所述左右两条刚性支腿的脚部分别与下车系统的左右车架纵梁之间通过球铰支座连接在一起。
本实用新型中所述下车系统的台车车架结构中的车架纵梁系一扁式箱形梁结构,它直接支承于两纵列液压悬挂轮胎组之上,而成为多支点的弹性支承连续梁构造。
更进一步说,本实用新型中所述下车系统中的液压悬挂不但可使台车具有±300mm的自调平能力,而且还能使各个轮胎在任何情况下都可均匀受力。全液压台车具有多种转向模式:可直行、斜行、横行和八字转向,其驾驶方向线性精度可达±30mm,适应路面纵坡±5%,横坡3%,车速为重车0~3km/h,空车0~6km/h。下车系统包括车架、悬挂轮胎组、发动机组、液压系统、控制系统、驾驶室等;左右两辆台车的同步行走控制系通过液电控制系统来实现。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如下:
由于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将现有技术——即轮轨式翻身龙门吊机的上车系统与具有独立的驾驶系统、独立的动力系统的全液压悬挂式轮胎组合式自行台车进行有机地组合的一种创新技术方案,这就使得本实用新型的起重机可使翻身龙门式吊机不受造船场内大车运行轨道的限制,可以灵活机动地使用场内任何一块被认为合适的地方进行船段结构加工焊接,然后再将分散加工焊接好的船段吊运到总装场内进行船体总装,同时还可提高造船厂的生产效能和提高生产场地的有效利用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主视图。
图1-1为图1的左侧视图。
图1-2为图1的右侧视图。
图中序号:1为刚性支腿;2为主梁;3为下小车起升系统;4为上小车起升系统;5为司机室;6为维修吊机;7为登机电梯;8为爬梯;9为上车系统发电机组;10为上车系统刚性支腿与下车系统车架纵梁之间的连接球铰支座;11为下车系统的车架结构;11a为车架纵梁;12为下车系统的液压悬挂轮胎组;13为下车系统的发动机组;14为下车系统的驾驶室。
以上序号1~9为上车系统的组成;11~14为下车系统的组成;10为上述两者的连接机构。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将结合实例(附图)作进一步描述: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郑州新大方重工科技有限公司,未经郑州新大方重工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20281773.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塑胶楼梯防滑条
- 下一篇:雪灾屋顶自动除雪装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