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细络联纺纱机的细纱筒管自动输送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020281610.0 | 申请日: | 2010-08-04 |
公开(公告)号: | CN201801657U | 公开(公告)日: | 2011-04-20 |
发明(设计)人: | 黎奎鑫;高丽英;杜红专;卢冠煌;吴飞元;樊自华;杨明原;马波;刘庆亮;张繁华 | 申请(专利权)人: | 湛江大中纺织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D01H9/02 | 分类号: | D01H9/02 |
代理公司: | 广州市南锋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44228 | 代理人: | 刘媖 |
地址: | 524022 广东***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细络联 纺纱机 细纱 筒管 自动 输送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细络联纺纱机,具体涉及一种细络联纺纱机的细纱筒管自动输送装置。
背景技术
现有的细络联纺纱机的工作工序是从细纱落纱到管纱筒管交换、收集管纱和集中交络筒机处理管纱,最后完成从细纱管纱到筒纱的过程。细络联纺纱机,正常纺纱时,细纱筒管经过运管座及输送装置的运输,被自动输送到络筒机、将管纱络成筒纱,此种纺纱方式虽然说已经实现了自动化,但是其灵活性不够,在纺制小批量多品种的棉纱时,需要等待一个从细纱到络筒的完整的周期,时间较长,也就是说,由于细纱筒管在装卸时,工作效率较低,从而对整个流水线来说形成了瓶颈,因此,在应对小批量多品种的棉纱订单时,不能快速完成品种的转换,造成设备的工作效率较低。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克服上述之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对细纱筒管输送及装卸效率高从而解决所存在的瓶颈现象,以致于能够提高设备整体工作效率的细络联纺纱机的细纱筒管自动输送装置。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细络联纺纱机的细纱筒管自动输送装置,包括有输送带、导轨和多个运管座,其中,输送带设在导轨内,每个运管座是由底座以及与底座垂直的用以固定细纱筒管的固定杆构成,运管座的底座设在输送带上,且位于导轨顶面的下方,运管座的固定杆的上端高过导轨顶面,其特征在于:所述导轨的两侧设有脱料板,所述脱料板的一端部紧贴着导轨顶面,脱料板的板面与导轨的间距沿着输送带的移动方向逐渐增大;所述脱料板的旁边设有落料斗,落料斗的下方设有提升输送带,提升输送带的上端部设有滑道。
所述提升输送带设在机壳内。
所述脱料板是一个一端向下弯曲的板条。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由于在导轨的两侧设了脱料板,细纱筒管在运送的过程中被卸下,减少了输送的时间;由于被卸下后,能及时被提升输送带运走,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所示的俯视图。
图中:1、输送带;2、导轨;3、运管座;4、细纱筒管;5、脱料板;6、落料斗;7、提升输送带;8、滑道;9、底座;10、固定杆;11、机壳。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2所示,细络联纺纱机的细纱筒管自动输送装置,包括有输送带1、导轨2和多个运管座3,其中,输送带1设在导轨2内,每个运管座3是由底座9以及与底座垂直的固定杆10构成,运管座的底座9设在输送带1上,且位于导轨2顶面的下方,运管座3的固定杆10的上端高过导轨2的顶面,细纱筒管4插接在固定杆10上,所述导轨2的两侧设有脱料板5,所述脱料板5的一端部紧贴着导轨2顶面,脱料板5的板面与导轨2的间距沿着输送带1的移动方向逐渐增大;所述脱料板5的旁边设有落料斗6,落料斗6的下方设有提升输送带7,提升输送带7的上端部设有滑道8。所述提升输送带7设在机壳11内。所述脱料板5是一个一端向下弯曲的板条。
工作原理:细络联纺纱机在运送细纱筒管时,输送带1带着运管座3沿着导轨2移动,运管座3带着细纱筒管4移动,当细纱筒管4移动到脱料板5时,细纱筒管4的下管端沿着脱料板5移动,由于脱料板5逐渐向上倾斜,在脱料板5的作用下,使脱料板5向上移动,直至细纱筒管4与运管座3脱离,脱离后的细纱筒管4落入落料斗6,经落料斗6滑到提升输送带7上,细纱筒管4被运送到提升输送带7的顶部后,落入滑道8,从而完成细纱筒管4的输送工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湛江大中纺织有限公司,未经湛江大中纺织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20281610.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