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深井救援器无效
申请号: | 201020280914.5 | 申请日: | 2010-07-25 |
公开(公告)号: | CN201710851U | 公开(公告)日: | 2011-01-19 |
发明(设计)人: | 马磊;闻海波;付斌;黄飞;廖利辉 | 申请(专利权)人: | 马磊;闻海波;付斌;黄飞;廖利辉 |
主分类号: | A62B99/00 | 分类号: | A62B99/00 |
代理公司: | 荆州市亚德专利事务所 42216 | 代理人: | 方风波 |
地址: | 434020***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深井 救援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深井救援器,属逃生救援设备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在我国广大农村分布有大量的废弃灌溉机井,由于管理不善,坠井遇险的事情时有发生,而遇险者多为学龄前儿童。由于一般机井的直径为30~50厘米,加上遇险者年龄小,不配合,这样给营救造成了很大的困难。对于类似情况的发生,传统的营救方式不外乎挖井、用铁钩钩人等方式。而挖井救人有井壁坍塌的危险,既耽误时间又严重威胁遇险者的安全,用铁钩钩人存在将人钩伤或中途脱落的问题,很容易对遇险者造成二次伤害。其结果往往是因遇险者的特殊性及种种条件限制导致营救失败,造成无法挽回的悲剧。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结构简单,使用方便,可对坠井儿童实施快捷救援,且对坠井儿童不造成二次伤害,以解决现有传统营救方式既耽误时间,又容易对遇险者造成二次伤害问题的深井救援器。
本实用新型是通过如下的技术方案来实现上述目的的:
一种深井救援器,它由救援网、网杆、滑块、连接杆、滑块筒、连杆座构成,其特征在于:滑块筒的圆周上均布有通槽,通槽下方的滑块筒上通过销轴装有网杆,网杆上端设置有救援网,滑块筒的顶部设置有滑块孔,滑块通过滑块孔安装在滑块筒内,滑块上固定套装有连杆座,连接杆通过通槽分别与连杆座和网杆活动连接。
所述的滑块和滑块筒上分别设置有救援绳孔和降绳环,救援绳孔和降绳环上分别栓系有救援绳和垂降绳。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
该深井救援器结构简单,使用方便,救援人员不需专业培训即可使用,节约救援成本,便于维修及保养。该救援器是通过滑块在滑块筒内上下移动,带动网杆合拢或张开,达到将遇险者安全带出井外的目的。在救援过程中,遇险者的身体是被包裹在救援网内,救援器不会对遇险者的身体施加有伤害性的挤压力,且不会发生遇险者中途脱落的现象,避免了传统营救方式既耽误时间,又容易对遇险者造成二次伤害的问题,特别适用于救援坠井儿童使用。
附图说明:
图1为一种深井救援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A处放大图。
图中:1、救援网,2、网杆,3、滑块,4、连接杆,5、滑块筒,6、连杆座,7、通槽,8、降绳环,9、滑块孔,10、救援绳孔,11、销轴,12、救援绳,13、垂降绳。
具体实施方式:
该深井救援器由救援网1、网杆2、滑块3、连接杆4、滑块筒5、连杆座6构成,滑块筒5的圆周上均布有4个通槽7,通槽7上方的滑块筒5上设置有降绳环8,降绳环8上栓系有垂降绳13。
通槽7下方的滑块筒5上通过销轴11活动安装有4个网杆2,网杆2上端设置有救援网1。救援网1设置在网杆2的内侧。
滑块筒5的顶部设置有滑块孔9,滑块3通过滑块孔9安装在滑块筒5内,滑块3顶部设置有救援绳孔10,救援绳孔10上栓系有救援绳12。滑块3的圆周上固定套装有连杆座6,连接杆4通过通槽7分别与连杆座6和网杆2活动连接。
该救援器非工作状态时,4个网杆2处于合拢状态,整个救援器的直径约为10cm。工作时,通过救援绳12将救援器从遇险者与井壁之间的缝隙中穿过并垂降于遇险者下方。此时换手提拉住垂降绳13,因救援绳12的拉力消失,滑块3在自身重力的作用下在滑块筒5内下滑,推动连接杆4带动网杆2张开(其原理类似于雨伞的龙骨撑开过程),进而使网杆2上端的救援网1张开。
通过提拉垂降绳13使救援器上升,尽可能地将救援器的滑块筒5靠近遇险者,此时换手提拉救援绳12,在救援绳12的上升拉力和遇险者的阻力作用下,滑块3向上运动并通过连接杆4带动网杆2合拢,以此将遇险者包裹在救援网1中,继续拉动救援绳12,直至将遇险者安全带出井外。
在救援器提升的过程中,遇险者是被包裹在救援网1中,不会发生遇险者中途脱落,避免了传统营救方式既耽误时间,又容易因脱落对遇险者造成二次伤害的问题。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马磊;闻海波;付斌;黄飞;廖利辉,未经马磊;闻海波;付斌;黄飞;廖利辉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20280914.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