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染色废水处理池无效
申请号: | 201020280720.5 | 申请日: | 2010-08-03 |
公开(公告)号: | CN201746412U | 公开(公告)日: | 2011-02-16 |
发明(设计)人: | 袁裕昌;秦保新;朱贤康;陈文浩 | 申请(专利权)人: | 宁波康赛妮毛绒制品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2F9/04 | 分类号: | C02F9/04 |
代理公司: | 杭州丰禾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33214 | 代理人: | 王晓峰 |
地址: | 315032 浙***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染色 废水处理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污水处理技术领域,具体的说是一种染色废水处理池。
背景技术
从染色车间出来的生产废水,经过一系列处理以后,进入染色废水处理池。染色废水处理池一个主要的功能就是沉淀废水中的COD、SS悬浮物、氨氮、色度等有害物质,将干净的水从出口排出。传统的染色废水处理池废水中的有害物质往往还没有完全沉淀就已经从出口排出,造成污染。一种解决方案,可以把染色废水处理池造的长一些,使废水中的有害物质有足够的时间来进行沉淀,但是这样会造成染色废水处理池的面积过大,布局不方便。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针对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提供了一种可以有效沉淀从染色工业废水中有害物质的染色废水处理池。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得以解决:一种染色废水处理池,包括反应区、沉淀区和排水区,反应区和沉淀区通过第一隔层隔开,第一隔层上设置有入水通口,入水通口连通反应区和沉淀区,沉淀区和排水区通过第二隔层隔开,第二隔层上设置有出水通口,出水通口连通沉淀区和排水区,所述沉淀区内设置有隔离板,隔离板将沉淀区分成相连通的通道,所述入水通口位于通道的一端,所述出水通口位于通道的另一端。
废水在反应区反应完以后,通过入水通口进入沉淀区,在沉淀区内把有害物质沉淀掉,然后通过出水通口流入排水区,再从排水区流出。隔离板将沉淀区分成相连的通道,使得废水在沉淀区中的流动的路径大大延长,从而使得废水在沉淀区内的时间延长,有害物质有足够的时间沉淀。
更具体的,所述隔离板包括第一隔离板组和第二隔离板组,第一隔离板组和第二隔离板组包括至少一块隔板,第一隔离板组和第二隔离板组相对交错分布,隔板之间形成相连通的通道。
为了防止已经沉淀在沉淀池底部的有害物质直接流出出口。所述排水区内还设置有第三隔层,第三隔层上设置有凹槽,凹槽的最低点位于隔离板以下。第三隔层用于阻挡沉淀池底层的有害物质流出出口,而上层干净的水可以通过凹槽后通过出口流出。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隔离板将沉淀区分成相连的通道,使得废水在沉淀区中的流动的路径大大延长,从而使得废水在沉淀区内的时间延长,有害物质有足够的时间沉淀,不会发生沉淀不充分就排出出口造成的污染。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与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参见图1,一种染色废水处理池,包括反应区1、沉淀区2和排水区3,反应区1和沉淀区2通过第一隔层11隔开,沉淀区2和排水区3通过第二隔层21隔开。第一隔层11上设置有入水通口12,入水通口12连通反应区1和沉淀区2,第二隔层21上设置有出水通口25,出水通口25连通沉淀区2和排水区3。所述沉淀区2内设置有隔离板,所述隔离板包括第一隔离板组22和第二隔离板组23,第一隔离板组22和第二隔离板组23相对交错分布。第一隔离板组22和第二隔离板组23都包括三块隔板24,第一隔离板组22上的每块隔板24左端固定在第一隔层11上,右端设置有通口26。第二隔离板组23上的每块隔板24的右端固定在第二隔层21上,左端设置有通口27。隔板24之间形成相连的通道。所述入水通口12位于通道的一端,所述出水通口13位于通道的另一端。所述排水区3内设置有第三隔层31,第三隔层31上设置有凹槽32,凹槽32的最低点位于隔板24以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宁波康赛妮毛绒制品有限公司,未经宁波康赛妮毛绒制品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20280720.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