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适合各种炉外精炼的钢包加盖技术无效
| 申请号: | 201020279862.X | 申请日: | 2010-08-03 |
| 公开(公告)号: | CN201760587U | 公开(公告)日: | 2011-03-16 |
| 发明(设计)人: | 黄永青 | 申请(专利权)人: | 黄永青 |
| 主分类号: | B22D41/00 | 分类号: | B22D41/00;C21C7/00 |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 地址: | 201900 上海***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适合 各种 精炼 钢包 加盖 技术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钢铁冶炼技术领域的加盖节能装置,特别是涉及一种适合各种炉外精炼的钢包加盖技术。
背景技术
钢包是冶金工厂必备的重要工具,钢包的加热和保温是提高钢水质量和产量的有效措施,充分利用钢包铸完钢水的余热不仅影响炼钢的综合能耗的高低,而且对各道工序作业情况有着很大的影响,钢包加盖就是钢包保温的途径之一。
钢包加盖并不是一个新概念,由于其显而易见的节能效果,许多炼钢工作者多年来对其梦寐以求,事实上,一些钢厂早已在连铸机上开始了钢包加盖操作;然而,由于现有钢包加盖操作必须由天车辅助完成,使得这项技术在实际应用中的可操作性受到了极大限制,从而使这项技术大多仅局限在连铸浇钢阶段使用,无法做到在钢包的整个使用循环过程中都使钢包盖盖在钢包上,因此,现有的一些钢包通常采用吊车将包盖盖在钢包上,加盖操作远未达到炼钢工作者所期望的节能效果,从钢包耐火衬及包内钢水中散失的大部分热量仍未得到有效控制。
钢包散热一般由两部分构成,一是包衬和包壳之间的传导热;二是通过钢包顶部开口散向空气的辐射热;减少传导热损失的唯一办法是减少钢包在线循环的使用数量,即直接减少热源数量,以一个炉出 钢量150吨的炼钢车间为例,减少一个在线循环钢包将意味着每年40万美元的节约。
钢包通过其顶部开口向空气中的辐射散热速度是非常快的,尤其在空包时,包衬的辐射散热速度将由包衬外表面与钢包环境之间温差的四次方关系来决定,研究表明,一台150吨钢包空包开始后,第一个20分钟内由包衬向空气的辐射热损失将导致下一炉出炉钢水冷却15度,而这种热损失的40%发生在空包开始后的第一个5分钟,通过在钢包上加盖,这种辐射热损失可被显著减少。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适合各种炉外精炼的钢包加盖技术,其以独具匠心的铰链式结构设计,加之其对不同现场及工艺条件下进行施工的成熟技术研究,使钢包加盖操作从根本上摆脱了对天车的依赖,除了钢水出炉过程以外,钢包盖可以在钢包在线循环的整个过程中始终盖在钢包上,而且,在钢包的使用循环中,无论是钢包盖的开启还是加放均通过巧妙的机械结构设计自动完成,既不需要天车,也不需要人工介入,它从根本上实现了钢包加盖梦想,给钢厂带来巨大的节能效益。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通过如下的技术方案来实现的
一种适合各种炉外精炼的钢包加盖技术,包括:带铰链并内衬耐火的钢包盖,安装在钢包壳上的铰链部件,钢包盖的移动和复位装置,以及需要将钢包盖从钢包上卸下时而方便包盖临时存放的钢包盖存放支架。
所述的铰链部件固定于钢包盖的移动和复位装置上,铰链部件下端连接有下联接爪,下联接爪设置于钢包盖上。
在钢包盖上分别设有窥视和填加引流剂的孔和排渣门,上、下联接爪可均布设置三组或四组,且二者上、下对应,其中的上联接爪呈倒“U“状;并在“U”口处安设一销杆,而下联接爪则呈“U”形,并在外端相顷钢包而言钢板上开设一带侧凹沟的销槽,在销槽的平直侧加一靠自重而转动的栓销。
在使用铰链式钢包盖系统进行生产时,正常情况下将不再需要对在线运转钢包进行预热,在完成炉次之间对钢包的准备服务后,钢包不是象通常那样被放到预热器上进行预热,而是被放回到等候在电炉或转炉旁边的钢包车上,并且有钢包盖盖在上面,直到下一炉开始出钢,只有在遇到长达几个小时的超时工序延迟时,钢包预热才需加以考虑。
铰链式钢包盖系统的构件是经久耐用的,需要非常少的定期维护工作,包盖被衬以耐高温、高强度的低水泥浇筑料耐火材,在合理维护和恰当操作条件下,包盖耐火衬可以连续服务一年或者更长的时间才需更换。
铰链式钢包盖系统将使钢厂操作者显著降低钢包内的热量损失,从而减少钢包内钢水所经历的冷却度,这一能量损失的减小将转化成重要的生产经济效益,最主要的效益表现在操作成本的降低、产品质量的提高和生产效率的提高。
由于本实用新型采用了铰链式钢包盖系统,可使钢包盖在近乎整 个钢包使用循环周期内都始终盖在钢包上,并具有如下的有益效果:
1减少包内钢水的冷却,一旦钢包进入在线循环使用,炉次之间的钢包预热即可免除;
2钢包周转加快;
3减少在线钢包的使用数量;
4减少钢水在钢包、中间包及结晶器内的温度波动;
5免除连铸过程中对中间包的辅助预热;
6合金收得率更加稳定;
7减少钢包内的废钢产生;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黄永青,未经黄永青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20279862.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金属的连续模型铸造装置
- 下一篇:钕铁硼真空熔炼结晶模冷却装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