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高速公路和桥上遮阳及消雾的装置无效
| 申请号: | 201020279095.2 | 申请日: | 2010-08-02 |
| 公开(公告)号: | CN201762669U | 公开(公告)日: | 2011-03-16 |
| 发明(设计)人: | 宣伯民 | 申请(专利权)人: | 宣伯民 |
| 主分类号: | E01F7/00 | 分类号: | E01F7/00;E01H13/00;H02N6/00 |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 地址: | 310009 浙江省杭州市上***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高速公路 遮阳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公路路面设施技术,特别是涉及一种高速公路和桥上遮阳及消雾的装置。
背景技术
若要富,先通路。国家通过连续多年巨资投入,我国的公路网络已遍布全国各地,特别是高速公路和大型公路桥更是神速发展。目前,已建成通车的高速公路已经有六万多公里,仅次于美国居世界第二;大型公路桥已经司空见惯,很多江河上甚至在短短相望的距离内并列数座雄伟壮观、造型各异的大型公路桥,更为喜人的是,我们现在不但有跨江跨河的大桥,而且还造就了多座跨海大桥。高速公路和公路桥大量建成给交通运输的长足发展奠定了有力的基础,给人们的驾车出行带来了极大的便利。但是,由于高速公路和公路大桥路面宽阔平坦,路二旁没有树木绿化,所以,夏季,路面在阳光照射下,温度会很高,汽车在其上一般都是连续长时间远路途高速行驶,很容易造成轮胎突然爆破,造成车毁人亡的惨祸,另外,升得过高的路面温度,如遇到突降冷雨,路体不均匀的热胀冷缩,对路面的破坏程度会加强;冬春季节,在车流量较小,地面水气比较充沛,气温又较低的清晨,路面上常常会被浓雾笼罩,给行车安全带来极大隐患。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高速公路和桥上遮阳及消雾的装置,克服目前高速公路和公路大桥的路面存在的夏季被阳光照耀温度过高,冬春季节常常会被浓雾笼罩等不足。
本实用新型通过下述技术方案予以实现。
本实用新型包括路面或桥面、路二边的立柱、装于立柱上的横架,设有遮阳消雾板,所述遮阳消雾板装于所述横架上。本技术方案是一个简单易行的方案,从整体上看,工程量会十分浩大,工程投资也会是一个巨额。但分解到每一段单位路面,和相应的路体投资作比较,所占的比例是很微小的,对于目前的国力,应该是可行的。
在本实用型中,所述遮阳消雾板是技术方案的核心,它的作用是在夏季进行直接的遮挡阳光,在冬春季,增加路面空间上对气流的剪切和阻隔,使悬浮于空气中的小水滴的运动加剧,增加相互碰撞的机会,使雾滴变成水滴落地,破坏浓雾的形成。在安装所述遮阳消雾板时,其安装角度为水平至向前或后(指路面的前进方向或后退方向)倾斜15°。遮阳消雾板可以为上下夹层中空结构,在其下面设至少一个进风口,其两端为出风口,这里,中间的中空部分实际是一个风道。更进一步的设计,遮阳消雾板的二端可装排风扇,其出风吹向二边,所述排风扇应通过导线和相应的开关和电源接通;也可以从遮阳消雾板的二端向下装风管,在风管的上端设进风口并装排风扇,排风扇向下吹,同样,排风扇应通过导线和相应的开关和电源接通,同时,向下的风管的内侧开设多个出风口,使风吹向路面上的空间。以上的所有措施,都是为了所述遮阳消雾板在遮挡阳光的同时,增强对路面空间上的气流进行扰动,起到进一步的降温或消雾作用。为了使所述遮阳消雾板在遮阳的同时,更有反射阳光和热量的功能,在所述遮阳消雾板朝阳的一面涂反光涂料或覆反光材料。于有条件的地区,更可以在所述遮阳消雾板朝阳的一面装太阳能电池板,其正负极分别通过导线和控制装置及蓄电装置连通,进而向其他用电器具提供绿色电能。
对照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能对高速公路和桥的路面起遮阳降温和消雾作用,有利于行车安全和保护路体;还可以进行太阳能发电,提供绿色能源;一物多用,节约材料,立柱和横架可以兼作告示牌和灯光设施的支架使用。
附图说明
图1和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二个实施例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后的效果示意图。图中:1、路面,2、立柱,3、横架,4、遮阳消雾板,5、风扇,6、下进风口,7、横出风口,8、风管,9上进风口,10、出风口。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与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描述。
首先在二个实施例中,遮阳消雾板4首先是遮阳光和扰气流的作用,进而可以有反光甚至装上太阳能电池板有发电的作用。在图1:路面1上面的气流通过下进风口6进入遮阳消雾板4的中部空间,再由风扇5通过横出风口7吹出,使路面1上空间的气流得到有组织的加强流动。在图2:由于风扇5改为装于风管的上端,由上进风口9吸入的汽流,通过风管8由出风口10吹向路面上的空间,气流的一部分向路面1的两侧散去,有一部分通过下进风口6吸入由横出风口7排出,使路面1上空间的气流的流动更合理和对降温与消雾更有效。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宣伯民,未经宣伯民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20279095.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