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可控温惰性气体减压干燥器无效
申请号: | 201020278667.5 | 申请日: | 2010-08-02 |
公开(公告)号: | CN201757568U | 公开(公告)日: | 2011-03-09 |
发明(设计)人: | 朱云;徐亚健;李云峰;袁国强;刘源;丛健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海洋大学 |
主分类号: | F26B7/00 | 分类号: | F26B7/00;F26B5/04;G01N1/40 |
代理公司: | 上海天翔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1224 | 代理人: | 陈学雯 |
地址: | 201306 上海市***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可控 惰性气体 减压 干燥器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干燥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应用于有食品安全性检测的可控温惰性气体减压干燥器。
背景技术
食品安全性检测(药残分析)时,往往需要进行多样品同时分析。药残分析一般要经过样品的前处理和提取浓缩阶段,仪器分析或ELISA试验阶段。由于食品安全性检测涉及人们的健康安全,这不仅要求检测周期短,而且检测结果的高准确率。在样品器前处理和提取浓缩阶段,通过有机溶剂提取的药物成分需要进行浓缩干燥,目前常采用的方法步骤烦琐,耗时长,容易使样品氧化。这很难满足食品安全性检测所要求的快速、准确的要求。在药残分析过程中,样品的前处理和提取浓缩阶段是耗时最长,也因这一阶段耗时最长可能导致样品成分的变化而影响检测结果的准确性。这一步骤一般国外有专用设备,比如日本GL-Science公司生产的「多检样高速浓缩装置」,是目前国内外比较有代表性的设备,但是也存在着几点不足之处。第一,它是全金属装置,重量过于沉重,不便于实验室内日常移动和位置调整。第二,因其结构复杂,价格昂贵(每台约和人民币10万元左右),并且一旦出现故障,无法简单维修,维护成本过高。第三,由于是金属外壳,因此无法直接看到样品试管内浓缩干燥的进程,也不便于氮气气流的强弱的确认和调整。
中国专利公告号CN201141718Y公告的惰性气体减压干燥器,能在10~15分钟内完成多个样品的减压干燥,较以前大大缩短了时间,同时具有体积小、重量轻,便于携带及移动;结构简单,生产和维护成本低廉。
但是上述专利在干燥的过程中,由于冲入的氮气一般是常温下的输入的,干燥一次的时间需要为8分钟,时间比较长。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就是为了解决上述问题,克服惰性气体输入时间较长的问题,提供一种可控温惰性气体减压干燥器。具有体积小、重量轻,便于携带及移动;结构简单,生产和维护成本低廉并且惰性气体输入时间减少的优点。该实用新型适用于惰性气体的干燥。
本实用新型所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可以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
一种可控温惰性气体减压干燥器,包括惰性气体减压干燥器本体,其特征在于:所述惰性气体减压干燥器本体连接一控温管,所述控温管连接一控温装置;所述控温管包括输入端、弯曲段和输出端,所述输入端与惰性气体的储存装置连接,所述弯曲段设置于控温装置内,所述输出端与惰性气体减压干燥器本体连接。
所述控温管的弯曲段设置为螺旋状结构。
所述惰性气体减压干燥器本体上设置螺丝。
所述惰性气体减压干燥器本体包括:一密闭腔室;一与密闭腔室相连的排气装置;1个以上置于腔室上部或顶部的主气管,所述主气管上平行连接1个以上一端开口的分支气管,所述主气管外连惰性气体输入装置。
本实用新型所公开的惰性气体干燥器的工作原理:
在一个可以密闭的样品小室内摆放样品管,小室密封后一边通过真空减压装置等进行减压,一边将惰性气体通过管道和针管同时向各个样品试管中充惰性气体,这样通过惰性气体的搅拌作用和减压作用,以加速有机溶剂蒸发,最后将样品浓缩乃至干燥,同时,惰性气体还可以减少和避免有关成分在浓缩干燥过程中的氧化,保障检测结果的准确性。
在一实施方案里,所述密闭腔室的一面以上的腔壁上具有可透视的部件,以便于直接观察仪器内部干燥情况,控制干燥过程。
在一实施方案里,所述排气装置包括一与密闭腔室相连的气体开闭阀和排气泵。
在一实施方案里,所述排气装置还包括一真空压力表,以显示密闭腔室的真空度。
在一实施方案里,所述平行分支气管为针形分支气管,以便于分支能置于样品容器如试管内。
在一实施方案里,所述惰性气体输入装置包括一与主气管相连的气体开闭阀和气体压力表,以控制惰性气体的气体流速,防止流速过大。
在一实施方案里,所述惰性气体为氮气。
在一实施方案里,所述密闭腔室内包括一可升降的样品载台。
在一实施方案里,所述惰性气体干燥器还包括升温及保温设备,以减少惰性气体输入时间,加快干燥。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惰性气体干燥器能在10~15分钟内完成多个样品的减压干燥,惰性气体的输入时间由8分钟缩减到4~5分钟,较以前大大缩短了时间,同时具有体积小、重量轻,便于携带及移动;结构简单,生产和维护成本低廉。
附图说明
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来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使用新型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海洋大学,未经上海海洋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20278667.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