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高炉大修用炉壳及冷却壁悬挂式保留装置有效
| 申请号: | 201020278603.5 | 申请日: | 2010-07-29 |
| 公开(公告)号: | CN201785410U | 公开(公告)日: | 2011-04-06 |
| 发明(设计)人: | 刘珪泉;马士浩;陈胜;陈晓斌;张凌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一冶集团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C21B7/00 | 分类号: | C21B7/00 |
| 代理公司: | 湖北武汉永嘉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42102 | 代理人: | 孟庆繁 |
| 地址: | 430081 湖***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高炉 大修 用炉壳 冷却 悬挂 保留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悬挂装置,特别是涉及一种在高炉大修工程中将原有炉壳及冷却壁保留的悬挂式装置。
背景技术
众所周知,冷却壁与炉壳之间灌有耐高温浇注料,经过生产后浇注料越烧越硬,在分离的时候很难保证冷却壁的完好。
因全球各国均提倡节能减排,国外发达国家已基本退出钢铁冶炼行业的生产,高炉已报废拆除。而国外发展中国家几乎由我国援建,因此我国的高炉施工水平处于世界领先地位。
目前在国内一些大型钢铁行业的高炉大修改造工程中,炉壳及冷却壁保护性拆除方法均是将炉壳及冷却壁拆除至地面,在地面进行分离及其他工序的施工后再重新安装。而将炉壳及冷却壁进行分离的难度相当大,很难保证在分离时不使冷却壁受损。并且该拆除方法不仅费工费时,施工成本也高。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一种在高炉大修工程中能将原有炉壳及冷却壁保留的悬挂式装置。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采用的技术方案是:包括炉身框架的第一平台框架梁、第二平台框架梁、两层平台柱间支撑及炉身框架柱、悬挂拉杆、井字框架梁、固定牛腿、八字支撑、三角型组合支撑、十字支撑,分三层将炉壳及冷却壁悬挂在炉身框架内。使第一平台框架梁、第二平台框架梁受力后将重量传递到框架柱上,确保炉壳、悬挂拉杆、第一平台框架梁、第二平台框架梁及框架柱全部连接成一个整体,使受力得到整体稳定。
八根悬挂拉杆沿高炉四周设置在7、8、9带炉壳上,一端固定在第二平台框架梁下翼缘上,另一端固定在10带冷却壁对应的炉壳上。
由四根工字钢梁组成井字框架梁设置在第一平台框架梁上,在井字梁上安装牛腿并将牛腿与炉壳焊接,用筋板将井字框架梁与第一平台框架梁连接。在确保炉壳不发生位移的同时,也能起到支承冷却壁及相连炉壳的重量的作用。
三角型组合支撑分别设置在四个框架柱柱脚上。组合支撑由粗斜支撑、细斜支撑和连系横梁组成。粗斜支撑沿高炉中心方向设置。一端固定在框架柱柱脚上,另一端固定在7带冷却壁对应的炉壳上。然后由粗斜支撑中心与第一平台框架梁梁端设置一根细斜支撑。最后将第一平台框架梁梁端处的细斜支撑与高炉端的粗支撑中间加设一根连系横梁。
十字支撑分别设置在9带冷却壁上口及7带冷却壁下口,确保炉壳受力后不发生变形,保证炉壳上下口椭圆度,便于后期炉壳安装。
在第二平台框架梁与平台之间设有四组八字支撑,前后各设置两组。左右也各设置两组,安装轴线参照原框架支撑,使整个炉身框架形成一个均匀受力的整体结构。
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优点:
1、结构简单,使用安全可靠;
2、便于制造,而且费用低;
3、方便快速安装,操作简便;
4、节约工期,降低施工成本。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井字框架梁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用筋板将井字框架梁与第一平台框架梁连接结构示意图。
图中:1.悬挂拉杆,2.井字框架梁,3.固定牛腿,4.八字支撑,5.三角型组合支撑,6.框架梁柱,7.筋板,A.第一平台框架梁,B.第二平台框架梁。
具体实施方式
包括原有炉身框架的第一平台框架梁A、第二平台框架梁B、两层平台柱间支撑及炉身框架柱6、悬挂拉杆1、井字框架梁2、固定牛腿3、八字支撑4、三角型组合支撑5、十字支撑。分三层将炉壳及冷却壁悬挂在炉身框架内。使第一平台框架梁A、第二平台框架梁B受力后将重量传递到框架柱6上,确保炉壳、悬挂拉杆1、第一平台框架梁A、第二平台框架梁B及框架柱6全部连接成一个整体,使受力得到整体稳定。
八根悬挂拉杆1沿高炉四周设置在7、8、9带炉壳上,一端固定在第二平台框架梁B下翼缘上,另一端固定在10带冷却壁对应的炉壳上。
由四根工字钢梁组成井字框架梁2设置在第一平台框架梁A上,在井字框架梁2上安装固定牛腿3并将固定牛腿3与炉壳焊接,用筋板7将井字框架2梁与第一平台框架梁A连接。三角型组合支撑5分别设置在四个框架柱柱脚6上。三角型组合支撑由粗斜支撑、细斜支撑和连系横梁组成。粗斜支撑沿高炉中心方向设置。一端固定在框架柱柱脚6上,另一端固定在7带冷却壁对应的炉壳上。然后由粗斜支撑中心与第一平台框架梁A梁端设置一根细斜支撑。最后将第一平台框架梁A梁端处的细斜支撑与高炉端的粗支撑中间加设一根连系横梁。
十字支撑分别设置在9带冷却壁上口及7带冷却壁下口。
在第二平台框架梁与平台之间设有四组八字支撑,前后各设置两组。左右也各设置两组,安装轴线参照原框架支撑。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一冶集团有限公司,未经中国一冶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20278603.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铜钢一体冷却板装置
- 下一篇:烟尘转换器管道的开合控制装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