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卷膜通风日光温室无效
| 申请号: | 201020278542.2 | 申请日: | 2010-08-02 |
| 公开(公告)号: | CN201733670U | 公开(公告)日: | 2011-02-09 |
| 发明(设计)人: | 刘明池;徐刚毅;许超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市农林科学院 |
| 主分类号: | A01G9/14 | 分类号: | A01G9/14;A01G9/22;A01G9/24 |
| 代理公司: | 北京科龙寰宇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139 | 代理人: | 孙皓晨;贺华廉 |
| 地址: | 100097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通风 日光温室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日光温室结构,特别涉及日光温室的通风口处卷膜装置的结构。
背景技术
传统日光温室的通风方式一直是靠手工操作。需要打开下通风口进行通风时,操作者从温室一侧走到另一侧,沿途用手将薄膜从底部扒开,开度大小由操作者根据种植经验确定,不仅费时费力,且薄膜开度大小不均,会导致通风量不均;而上通风口处薄膜的打开和关闭工作,由于远离地面,人员操作更加不便,若需要攀爬操作,还具有一定的危险性。
为此,本实用新型设计人希望能够解决这些问题。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日光温室通风口卷膜装置,解决现有日光温室的通风操作费时费力、开度不均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卷膜通风日光温室,该日光温室下部设有下通风口,该日光温室的顶面铺设有透光薄膜,该透光薄膜的下端将该下通风口遮蔽,其特征在于:
在该日光温室的下通风口位置设有下部卷膜装置,该下部卷膜装置包括下卷膜轴、下减速箱与下动力机构,该下卷膜轴横跨在该日光温室的下通风口上方,并与该透光薄膜的下端边缘卷绕连接,该下卷膜轴与该下减速箱的输出端动力连接,该下减速箱的输入端与该下动力机构动力连接。
其中:该下减速箱是一级或者二级直齿轮减速箱。
其中:该下动力机构是电动机或者手摇手柄。
其中:在地面上或者该日光温室上固设有一根沿该下通风口纵向方向布置的导向杆,该下减速箱穿套在该导向杆上。
其中:该日光温室上部开设有上通风口,该透光薄膜的上端将该上通风口遮蔽,在该日光温室的上通风口位置设有上部卷膜装置,该上部卷膜装置包括上卷膜轴、上减速箱与上动力机构,该上卷膜轴横跨在该日光温室的上通风口上方,并与该透光薄膜的上端边缘卷绕连接,该上卷膜轴与该上减速箱的输出端动力连接,该上减速箱的输入端与该上动力机构动力连接。
其中:该上动力机构具有一根垂向设置的传动杆,该传动杆的上端与该上减速箱的输入端动力连接,该传动杆的下端连接有电动机或者手摇手柄。
其中:该上减速箱包括一个蜗轮蜗杆传动机构或者锥齿轮传动机构。
其中:该日光温室顶面呈斜坡状,该上通风口设于该斜坡上部,该下通风口设于该斜坡下部。
其中:该下卷膜轴的一端与该下减速箱的输出端动力连接,另一端自由放置。
其中:该上卷膜轴的一端与该上减速箱的输出端动力连接,另一端自由放置。
与现有技术相比较,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的本实用新型具有的优点在于:通过仅在该日光温室的一侧操作,即可将长达40米~50米(或者更长)的薄膜同步缠绕,降低了劳动强度;与此同时,使用本实用新型,可使通风口开度大小均匀一致,从而提高了工作质量。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卷膜通风日光温室的侧面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卷膜通风日光温室的俯视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卷膜通风日光温室的立体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日光温室10;上通风口11;下通风口12;透光薄膜20;上部卷膜装置30;上卷膜轴31;上减速箱32;上动力机构33;传动杆331;手摇手柄332;下部卷膜装置40;下卷膜轴41;下减速箱42;下动力机构43;导向杆44。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卷膜通风日光温室,其结构如图1、图2、图3所示,包括日光温室10、透光薄膜20与上部、下部卷膜装置30、40,其中:
该日光温室10顶面呈斜坡状,该斜坡上部设有上通风口11,斜坡下部设有下通风口12;
该透光薄膜20铺设在该日光温室10顶面,以供阳光进入该日光温室10中,而且,该透光薄膜20的上端将该上通风口11遮蔽,该透光薄膜20的下端则将该下通风口12遮蔽;本实施例中,为了表述方便,将铺设在该日光温室10顶面的透光薄膜20作为一个整体来看待,而实际上,铺设在该日光温室10顶面的透光薄膜20可以是一整张,也可以是由多张薄膜组合构成,还可以是多张薄膜首尾衔接构成,即,遮蔽该上通风口11的透光薄膜与折边该下通风口12的透光薄膜可以是一体结构的薄膜,也可以是相互独立的薄膜,但无论是哪一种情况,由于其均适用于本实用新型,因此,也应当一并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市农林科学院,未经北京市农林科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20278542.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治疗脑中风的药物组合物
- 下一篇:一种风湿灵微囊的制备方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