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炉芯及节能炉灶有效
申请号: | 201020277807.7 | 申请日: | 2010-07-30 |
公开(公告)号: | CN201753924U | 公开(公告)日: | 2011-03-02 |
发明(设计)人: | 曾文洲 | 申请(专利权)人: | 曾文洲 |
主分类号: | F23D14/00 | 分类号: | F23D14/00;F24C3/08;F24C3/10;F24C3/12 |
代理公司: | 广州市红荔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44214 | 代理人: | 王贤义 |
地址: | 519000 广东省***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节能 炉灶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炉芯及装有该炉芯的节能炉灶。
背景技术
炉芯是炉灶内的核心构件,炉芯技术的优越与否直接影响炉灶的工作性能,使用状态下的炉芯处于逾千摄氏度的高温环境下,现有的炉芯采用目前工业常用的耐高温网,为满足透气率的要求,现有耐高温网炉芯所用的网丝较细小,而这种过于细小的网丝在高温的条件下出现高温氧化而被烧穿,一旦炉芯被烧穿,则造成回火状况的发生,带来安全威胁;目前还有采用管材开孔制作的炉芯,如果用管材开孔加工制作炉芯,若所开孔的孔径过大,则容易产生回火现象,为防止回火,则要求所开孔径足够小,然而过小的孔径导致加工工艺复杂,常规钻具难以解决,如果用激光穿孔因料厚孔多耗时且成本高,不利于商用开发。因此,现有的炉芯难于满足实际应用的要求。
综上所述,现有的炉芯及节能炉灶存在使用不稳定、安全性低、加工难度大、成本高的技术缺陷。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加工简易、成本低、节能效果好、安全性高的炉芯及装有该炉芯的节能炉灶。
本实用新型所述炉芯片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所述炉芯包括若干支撑柱,所述支撑柱上缠绕耐高温线形成炉网,所述炉网的耐高温线之间的线距为0.05mm~1.0mm。
所述炉芯还包括密封平板、固定环,所述若干支撑柱设置在所述密封平板与所述固定环之间,并分布在所述密封平板边缘处。
优化地,所述支撑柱外表面设有绕线螺纹,所述炉网的耐高温线缠绕在所述绕线螺纹上,炉网的耐高温线的直径为0.5mm~3mm。
本实用新型所述节能炉灶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所述节能炉灶包括炉腔、炉芯、燃气通道,所述炉腔内自下到上分别是依次连通的进气区、混合区、燃烧区,所述进气区设置有空气入口,所述空气入口处设有风机,所述燃气通道从所述炉腔外部经过所述进气区伸入到所述混合区所述炉芯安装在所述炉腔内的混合区与燃烧区之间,所述炉腔上部设有炉膛,所述炉膛上表面与该炉膛使用时位于该炉膛上面的锅具底部形状相适配。
优化地,所述炉膛的上表面设置有至少三颗用于支撑锅具的膛钉,所述膛钉的高度为0.5mm~40mm。
进一步优化地,所述进气区内设置有匀流器,所述匀流器的竖直截面呈上大下小的梯形状,所述进气区内壁截面呈上窄下宽的“八”字型。
所述炉腔空腔内的混合区与燃烧区交界处设置有电子打火针。
更进一步优化的,所述节能炉灶还包括控制所述燃气通道流通量大小及所述风机转速的控制器。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所述炉芯包括若干支撑柱,所述支撑柱上缠绕耐高温线形成炉网,所述炉网可采用直径为0.5mm~3mm较粗大的耐高温线进行缠绕,较粗的耐高温线则可避免高温氧化而被烧穿的危险,采用耐高温线在所述支撑柱上缠绕即可完成炉芯的加工制作,加工简易快捷,且成本低;
所述炉网的耐高温线之间的线距为0.05mm~1.0mm,从而形成狭小的细缝,所形成的细缝使穿缝而过的燃气变薄易燃,如燃油雾化易燃同一原理;其次,细缝也促使燃气与空气混合更充分,更利于燃烧。相比之下,传统的炒炉燃气出口直径3mm,不具备燃气与空气充分混合的条件,所以,燃烧不充分,常见绿或深蓝火苗;本实用新型所述炉网形成的细缝另一作用是防止回火,由于燃烧区的气体因燃烧而膨胀产生压力,加上架锅下压时也对炉芯产生压力,在高温的情况下火苗极易受压力推动往混合区烧进去,造成的回火的危险状况。但是,本实用新型所述炉芯的炉网形成的细缝使燃气、空气的局部压强增大,如同水枪嘴缩小压强增大,射程更远一样,阻挡了火苗倒灌。细缝使燃气变薄易燃也保证了炉灶不熄火。
由于所述支撑柱外表面设有绕线螺纹,所述炉网的耐高温线缠绕在所述绕线螺纹上,因此采用较粗大的耐高温线直接在所述支撑柱的绕线螺纹上缠绕即可,制作更方便快捷,还可通过所述绕线螺纹对所述炉网的耐高温线进行定位,使所述炉网的耐高温线不易产生位移,工作稳定可靠。
本实用新型所述节能炉灶中,所述炉芯安装在所述炉腔内的混合区与燃烧区之间,所述炉芯是所述燃烧区与混合区之间的界面,燃气与空气须穿过所述炉芯的炉网才能进入燃烧区,可有效避免回火和熄火,提高炉灶使用的安全性和稳定性;所述炉膛上表面与该炉膛使用时位于该炉膛上面的锅具底部形状相适配,使用时,利用炉膛、锅具及炉芯构成一个相对密闭扁小的空间,这一空间能使配比合理的燃气和空气混合进入后得到较为充分的燃烧,并促使燃烧区的温度迅速提升,热量散失极少,使燃气得到充分利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曾文洲,未经曾文洲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20277807.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