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线缆连接器组件无效
申请号: | 201020277019.8 | 申请日: | 2010-07-30 |
公开(公告)号: | CN201829738U | 公开(公告)日: | 2011-05-11 |
发明(设计)人: | 苏聘胜;李小利 | 申请(专利权)人: | 富士康(昆山)电脑接插件有限公司;鸿海精密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R13/648 | 分类号: | H01R13/648;H01R13/46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15316 江苏省***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线缆 连接器 组件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有关一种线缆连接器组件,尤其涉及具有防止电磁干扰的金属外壳的线缆连接器组件。
【背景技术】
目前,现有的线缆连接器组件一般包括金属壳体、收容于金属壳体的绝缘主体、收容于绝缘主体内的若干端子、与端子电性连接的若干线缆、包覆成型于金属壳体和线缆外的外套。随着技术要求不断的提高,针对以上部件提出了许多技术方案。例如,如何提高防止电磁干扰方面,于2008年7月2日公开的中国专利公告第CN201081834Y号揭露一种线缆连接器组件,其包括设有对接接口的绝缘主体、设置于绝缘主体内且突露于对接接口内的若干端子、第一金属壳体、第二金属壳体及绝缘盖体,所述第一金属壳体为片式结构,其包括于外围包围所述绝缘主体的前部和自前部的后边缘以半周框结构一体向后延伸的后部,第二金属壳体与所述第一金属壳体的后部尺寸相对应且组装于所述第一金属壳体后部相对的前部的后边缘,其与所述第一金属壳体的后部配合以形成一周框结构,绝缘盖体保护性地包覆成型于除第一金属壳体的前部的大部分外的第一、第二金属壳体。但第一金属壳体与第二金属壳体组装一起的结合处会出现一条结合线,此线缆连接器组件在长期的使用过程中,这条结合线可能会裂开,那么防止电磁干扰的功能变弱。
因此,有必要提供一种线缆连接器组件来克服上述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良好的防止电磁干扰的线缆连接器组件。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线缆连接器组件,其包括具有主体部的绝缘体、收容于所述绝缘体的主体部的若干导电端子、具有若干导线的线缆及包覆所述绝缘体的金属壳体,所述金属壳体为表面没有接缝的一体式结构,其包括包覆所述绝缘体的前部、包覆所述线缆的后部及贯穿所述前部的前后表面的收容空间。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还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线缆连接器组件,其包括具有主体部的绝缘体、收容于所述绝缘体的主体部的若干导电端子、包覆所述导电端子的内模块、具有若干导线的线缆及包覆所述绝缘体的金属壳体,所述金属壳体为表面没有接缝的一体式结构,包括自其前表面向后凹陷形成且所述收容绝缘体的主体部的第一空间、自第一空间向后延伸且收容部分所述内模块的第二空间、自所述第二空间向后延伸且收容所述另外部分内模块的第三空间及与第三空间相通的第四空间。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还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线缆连接器组件,其包括具有主体部的绝缘体、收容于所述绝缘体的主体部的若干导电端子、具有若干导线的线缆及包覆所述绝缘体的金属壳体,所述金属壳体为表面没有接缝的一体式结构,其包括包覆所述绝缘体的前部,所述线缆连接器组件还包括组装至所述金属壳体的后壳,所述后壳的外表面与所述金属壳体的前部的外表面相平齐。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线缆连接器组件的有益效果在于:利用金属壳体为铸造成型的一体式结构,减少或消除线缆连接器组件的电磁干扰影响。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线缆连接器组件的立体组装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线缆连接器组件的立体分解图。
图3为图2所示另一角度的立体分解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线缆连接器组件的金属壳体的放大图。
图5为沿图1所示A-A线方向的剖视图。
图6为沿图1所示B-B线方向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请参照图1至图6,本实用新型线缆连接器组件100包括绝缘体1、收容于绝缘体1内的若干导电端子2、组装于导电端子2后端的印刷电路板3、包覆印刷电路板的内模块4、设有若干导线(未图示)的线缆5、包覆绝缘体1的金属壳体6、应力释放元件7及组装于金属壳体6的后壳8。
绝缘体1包括主体部10、自主体部10后表面向后延伸形成一对凸柱13及自其后表面向前凹陷形成的收容槽14。主体部10包括四壁围设成一梯形的插接空间11以收容对接连接器(未图示)、位于其上下壁的若干端子槽12,收容槽14与端子槽12相连通,端子槽12与插接空间11相连通,用以收容导电端子2。导电端子2分为上下两排,包括位于其前端的对接部21、位于其后端的焊接部22及连接焊接部22与对接部21的连接部23,两排导电端子2的连接部23表面分别射出成型安装套24。上下并排的两个安装套24与收容槽14相对应。当然,在其它实施例中,也可以将两排导电端子2收容于一个与收容槽14对应的安装套24。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富士康(昆山)电脑接插件有限公司;鸿海精密工业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富士康(昆山)电脑接插件有限公司;鸿海精密工业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20277019.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面类食品射线检测装置
- 下一篇:一种新型电动三轮车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