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投影装置无效
| 申请号: | 201020276531.0 | 申请日: | 2010-07-27 |
| 公开(公告)号: | CN201732245U | 公开(公告)日: | 2011-02-02 |
| 发明(设计)人: | 陈振兴;孙麟军;李德正;张元瑞 | 申请(专利权)人: | 英业达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G03B21/14 | 分类号: | G03B21/14;G03B21/28 |
| 代理公司: | 北京同立钧成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05 | 代理人: | 刘芳 |
| 地址: | 中国台湾台*** | 国省代码: | 中国台湾;7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投影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光学装置,尤其涉及一种投影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科技的进步,各式各样的投影装置已广泛的被应用于各种场合,如简报、演讲、戏院、视听教学、互动式教学与家庭剧院组等等。应使用者需求,投影装置外型设计趋向精美小巧,并通过配置脚架以调整投影装置的投射角度。
然而,现有的投影装置皆为单一方向或固定方向投影,当操作情境变更而希望改变投影方向时,就需移动整个投影装置的本体来改变投影方向,相当不便。进一步来说,若使用者希望改变正向投影成侧向的投影时,投影装置的操作面板也会随本体而转向,使得使用者无法方便操作。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投影装置,能够改变图像光束的投射方向。
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投影装置,包括一投影机与一转向元件。投影机包括一本体以及一投影镜头。投影镜头配置于本体,用以投射一图像光束。转向元件配置于本体。转向元件包括一套筒以及一反射镜。套筒具有一入光开口与一第一出光开口。入光开口与第一出光开口分别位于套筒相邻的两侧,且图像光束自入光开口进入。反射镜配置于套筒,且具有一反射面,其中反射面与入光开口的朝向形成一倾斜角,且反射面反射图像光束至第一出光开口。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转向元件可拆卸地配置于本体。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反射镜枢设于套筒,且适于在一第一位置与一第二位置间枢转,以让反射面位于图像光束的一光路径上或自光路径上退出。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套筒还具有一第二出光开口,且第二出光开口与入光开口分别位于套筒的相对两侧,以让反射面反射图像光束至第一出光开口或使图像光束入射至第二出光开口。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投影装置还包括一保护镜,配置于第二出光开口。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套筒适于相对投影镜头在一第三位置与一第四位置间滑动,以让镜头相对远离第二出光开口,或让投影镜头相对靠近第二出光开口且与反射镜在结构上相干涉,使得反射镜位于第二位置。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投影装置还包括一弹性元件,配置于反射镜与套筒之间,且弹性元件的弹性力带动反射镜枢转至第一位置。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投影装置还包括一侦测单元,配置于本体对应套筒的位置,且侦测套筒位于第三位置或是第四位置。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投影装置还包括一调整机构,配置于反射镜与套筒之间,且带动反射镜枢转,以调整倾斜角。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入光开口的朝向与第一出光开口的朝向互相垂直。
基于上述,本实用新型能够由转向元件改变图像光束的投射方向。因此,当使用者希望改变投影方向时,只需安装或调整转向元件,而不需将投影机的本体整个移动,相当方便。
为让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特征和优点能更明显易懂,下文特举实施例,并配合附图作详细说明如下。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投影装置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局部放大透视图。
图3为图1的转向元件改变安装角度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的投影装置的示意图。
图5为图4的反射镜位于第二位置的示意图。
图6为图4的调整单元朝第二方向移动后的示意图。
主要附图标记说明:
100:投影装置; 110:投影机;
112:本体; 114:投影镜头;
120:转向元件; 122:套筒;
122a:入光开口; 122b:第一出光开口;
124:反射镜; 124a:反射面;
200:投影装置; 210:投影机;
220:转向元件; 212:本体;
214:投影镜头; 222:套筒;
222a:入光开口; 222b:第一出光开口;
222c:第二出光开口; 224:反射镜;
224a:反射面; 230:保护镜;
240:弹性元件; 250:侦测单元;
A、A1:倾斜角; D1:第一方向;
D2:第二方向; I1~I6:图像光束;
260:调整机构。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英业达股份有限公司,未经英业达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20276531.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混合型作业机械
- 下一篇:连续给送直接记录式打印机中的交错打印头缝合部移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