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高效液液分离聚结器有效
| 申请号: | 201020276283.X | 申请日: | 2010-07-30 |
| 公开(公告)号: | CN201840911U | 公开(公告)日: | 2011-05-25 |
| 发明(设计)人: | 李洪喜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柯兰富尔过滤技术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B01D17/022 | 分类号: | B01D17/022 |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 地址: | 102600 北***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高效 分离 聚结 | ||
所属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化工分离设备,是一种用于不互溶液体,尤其是有机化合物以及水分离的聚结式液液分离器。
背景技术
目前,采用较多的除油方法是重力沉降法。沉降时间各炼油厂差别比较大,短的约为40
h,长的约为736h,其余的在50h~70h。罐数通常设置两台或两台以上。第一台为沉降罐,第二台为缓冲罐,两罐串联操作,以到U型连接,沉降罐的油可通过罐壁的排油口自流至污油罐。根据水中油含量随沉降时间变化的试验,沉降时间大于35h,水中油浓度可以降到100mg/L(不含乳化油、溶解油)以下,为保持沉降罐内液面的稳定,不致于因水连续进出而引起搅动,以致影响沉降效果,罐内设置伞架式或浮盘式内的构件,因罐容和占地面积都很大,而且罐内的浮油不宜收集,脱油效果难以保证。
另外常有的分离器,例如旋浮式液液分离器,利用动力驱动叶轮旋转,使两相旋转,比重较大的固体杂物快速下沉,比重较轻的相浮于水面而实现分离。这种装置结构复杂,需要动力,费能源,多用于废水量特别大的场合。
最普遍的油水分离技术是使用单纯的重力分离。这时至少有三种作用力作用于要分离的油滴上面。Stokes沉降速度的经验公式使得我们可以算出沉降所需要的时间,从而估算分离器所需要的大小,然而对于较小的油滴或者大流量的情况,会使容器过大,于经济效益上不符合。此时引入聚结器最多可使容器大小下降到原来大小的五分之一。
聚结器的分离主要分为三个步骤。首先是油滴的捕捉,油滴的聚结然后再让油滴通过重力分离。会影响到聚结器效果取决于两方面,一是聚结介质的特性,另外是物流的性质。当聚结介质为亲油材料,其与油的表面张力较大,容易使得油滴停留于介质上,等待聚结。当介质表面积高,也增加了油滴一开使捕捉的机率。当两个液相接口张力大时,密度差小时,重力沉降能力变得比较差,聚结器效果也当受到限制。当物流速度大于层流,则一方面重力沉降受到阻碍,而油滴也无法长久停留于介质上,使得聚结效果较差。
本实验新型聚结介质利用亲水亲油材料,其表面积大,与油的表面张力大,使得油滴停留于介质上,增加了油滴被捕捉的机率,油滴进行聚结,然后通过重力分离,效率较板式聚结分离装置更高,处理精度更高,能处理传统液液分离器不能处理的极端低或者高浓度,不需使用动力、结构简单。聚结介质厚度大,为滤芯内层外层厚度的几十倍,结构空隙度高, 寿命也因此比滤芯高,成为替代滤芯或者聚结板无法适应的工艺的最佳组件。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传统液液分离器溶液滞留时间长,设备体积大,内件使用寿命短等缺点,本专利提供一种高效液液分离聚结器,该高效液液分离聚结器不仅能有更高处理精度,而且能在不同极端浓度达成良好分离效果。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一种高效液液分离聚结器,包括压力容器,设有进液口,轻相出口,重相出口,其特征是:包括压力容器,所述压力容器自左而右依次设有进液口,聚结填料,接料斗,轻相出口,重相出口;所述压力容器自左而右依次设有法兰及端盖(1),入口管(2),吊耳(3),压力表接口(4),放空管(5),出油口(6),液位计接口(7),接料斗(8),聚结组件(9),分离组件(10),壳体(11),出水口(12),鞍式支座(13),差压计接口(14),排污口(15),进口组件(16);所述接料斗(8)可以朝上或是朝下,相对应液位计接口(7)接在接料斗(8)上;所述聚结组件(9)用不锈钢丝线编织而成;所述聚结组件(9)也可以用玻璃纤维和不锈钢丝线编织而成。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可以有更高分离精度,而且能在不同极端浓度达成良好分离效果,结构简单,不需要动力。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图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法兰及端盖,2.入口管,3.吊耳,4.压力表接口,5.放空管,6.出油口,7.液位计接口,8.接料斗,9.聚结组件,10.分离组件,11.壳体,12.出水口,13.鞍式支座,14.差压计接口,15.排污口,16.进口组件。
具体实施方式
一种高效液液分离聚结器,包括压力容器,所述压力容器自左而右依次设有1.法兰及端盖,2.入口管,3.吊耳,4.压力表接口,5.放空管,6.出油口,7.液位计接口,8.接料斗(储油罐),9.聚结组件,10.分离组件,11.壳体,12.出水口,13.鞍式支座,14.差压计接口,15.排污口,16.进口组件。接料斗(8)可以朝上或者朝下,相对应液位计接口(7)接在接料斗(8)上。聚结组件(9)用不锈钢丝线编织而成;也可以用玻璃纤维和不锈钢丝线编织而成。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柯兰富尔过滤技术有限公司,未经北京柯兰富尔过滤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20276283.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支架脚轮结构
- 下一篇:一种编辑并群发彩信的自动实现系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