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节能开关无效
| 申请号: | 201020276057.1 | 申请日: | 2010-07-29 |
| 公开(公告)号: | CN201742101U | 公开(公告)日: | 2011-02-09 |
| 发明(设计)人: | 邓伟俊 | 申请(专利权)人: | 邓伟俊 |
| 主分类号: | H02J3/18 | 分类号: | H02J3/18 |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浩天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 11276 | 代理人: | 刘云贵 |
| 地址: | 200333 上海市宝***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节能 开关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电子产品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节能开关。
背景技术
目前,市场上有各种节电产品,但是采用的是单一的功率补偿方式,单一补偿是指用一个补偿电容进行固定补偿,即不论是何种电器,不论是否需要补偿,只要使用该产品,都会进行单一的容性补偿,往往会过补偿而使功率因数变坏。只有与补偿电容的容量相匹配的电器,才有较好的补偿效果,其他不够匹配的电器,节电效果就会不理想。
因此,现有的单一补偿不能根据电网性能和所使用的家电产品的不同,进行不同的节电和补偿。这样不区分产品的性能要求,而采用统一的补偿方式,导致的结果是,往往不同产品的节电效果不同,有时补偿过了,反而耗电。
可见,现有节电产品补偿单一,当不同种类和数量的家电产品使用时,不能实时最有效的进行补偿,节电效果不稳定。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节能开关,实现根据电网及用电器的实际使用需求进行功率补偿。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节能开关,包括开关电路,还包括:
对单相电的电压信号及电流信号进行采样的采样单元;
接收采样单元获取的电压信号及电流信号,根据所述电压信号与电流信号的相位差,输出控制信号的控制单元;
补偿单元,包括一个或者多个补偿回路,根据接收到的控制单元的控制信号,控制一路或者多路补偿回路的使用。
优选的,所述采样单元,进一步包括:
电压采样单元,对单相电的电压信号进行采样;
电流采样单元,对单相电的电流信号进行采样。
优选的,所述控制单元,进一步包括:
比较模块,将电压信号与电流信号的相位进行比较;
存储模块,存储与不同的相位差相对应的补偿回路的组合方式;
控制信号输出模块,与所述比较模块及存储模块相连,接收所述相位差,并获得与所述相位差相对应的补偿回路的组合方式,根据所述补偿回路的组合方式输出控制信号。
优选的,所述补偿回路为一个或者多个相并联的电容回路。
优选的,所述电流采样单元包括电感线圈。
优选的,所述电压采样单元包括电感线圈及取样电阻。
本实用新型采用了智能采样控制技术,可以实现针对电网的变化,用电器数量的变化,智能地进行补偿,从而达到节约电能的目的,常规节电10%,低压电网地区节约电能可以达到20-30%。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节能开关第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节能开关一应用实施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对单相电的电压和电流进行采样,实时对采样信号进行分析比较,根据比较结果控制一路或多路补偿回路的使用与否,来实现最接近的补偿方式,使节电效果接近于最佳。当市电和家用电器不需要补偿时,本产品会自动分析,停止补偿,杜绝了其他产品固定补偿而比原先不使用节电器更耗电的弊端。
下面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进行进一步说明。
参照图1所示,为本实用新型节能开关第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所述节能开关包括开关电路,还包括:
电压采样单元11,对流进开关的单相电的电压信号进行采样;
电流采样单元12,对流进开关的单相电的电流信号进行采样;
控制单元13,接收电压采样模块11及电流采样模块12获取的电压信号及电流信号,根据所述电压信号与电流信号的相位差,输出控制信号到补偿单元14;
补偿单元14,包括一个或者多个补偿回路,根据接收到的控制模块13的控制信号,控制一路或者多路补偿回路的使用。
其中,所述电压采样单元11及电流采样单元12可以设置为一个硬件结构中,即为采样单元。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优选实施例中,所述控制单元13,进一步包括:
比较模块131,将电压信号与电流信号的相位进行比较后得出相位差;
存储模块132,存储与不同的相位差相对应的补偿回路的组合方式;
控制信号输出模块133,与所述比较模块及存储模块相连,接收所述相位差,并获得与所述相位差相对应的补偿回路的组合方式,根据所述补偿回路的组合方式输出控制信号。
其中,当相位差为0时,不进行补偿,即对应于相位差为0时的补偿回路的组合方式为不包括任何补偿回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邓伟俊,未经邓伟俊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20276057.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前置自走式秸草打捆机
- 下一篇:自动调节的耐磨损链条张紧装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