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电池壳夹具无效
申请号: | 201020275749.4 | 申请日: | 2010-07-29 |
公开(公告)号: | CN201752025U | 公开(公告)日: | 2011-02-23 |
发明(设计)人: | 杜超;任扬;韩非;胡晓倩 | 申请(专利权)人: | 天津力神电池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M2/36 | 分类号: | H01M2/36;B25B11/00 |
代理公司: | 天津市三利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12107 | 代理人: | 徐慰明 |
地址: | 300384 天津市西青区天津*** | 国省代码: | 天津;1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电池 夹具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池制造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电池壳夹具。
背景技术
本实用新型以前,在锂离子电池装配过程中,会对滚槽后的电池注入电解液,由于电池型号的多样性,导致了不同型号电池的注液量各不相同。在同一条生产线,每更换一次不同型号的电池都需要对控制注液量的HIBAR泵进行调整。调整过程中需要不断地用电池壳接取电解液,并用电子天平进行称量采集数据,根据所得数据对HIBAR泵调整,使其达到符合生产该型号电池的标准状态。在实际生产过程中,注液机采用12个针头一次性注液的方式运行。因此每次更换型号都需要对12个HIBAR泵进行调整,调整过程中需要员工手拿电池壳一个个地接取电解液,来采集注液数据。这种方式有以下几种弊端:(1)手工只能将一个电池壳放到HIBAR泵注液针头下端,注液后,置于电子天平称量,这样数据采集速度慢。(2)由于空间狭小,人手无法企及,每次调整的时候都需要拆卸针头附近的部分零件,给手以空间,这样浪费时间,也损坏被拆卸零件的使用寿命。(3)由于每次只能拿一只电池壳取液,所以每次只能对一个HIBAR泵进行注液操作,其余HIBAR泵处于闲置状态,浪费了设备资源,工作效率低。(4)操作者姿势别扭,劳动强度过大,易疲劳。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目的是为了提供一种结构简单,占用空间小,快速接取电解液的电池壳夹具。
为此,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电池壳夹具,包括主体、定位凹槽、手柄,在所述主体的一面上设有固定电池壳的定位凹槽,所述手柄固定在主体的侧面。
优选地,在所述主体另一面上设有与定位凹槽对应的圆孔,所述圆孔内镶嵌有磁铁。
优选地,所述主体为长方体。
优选地,所述定位凹槽的数量与注液机针头的数量相对应。
优选地,通过调节手柄与主体间的螺钉控制手柄长度。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可以一次放置多个电池壳,不用拆卸注液针头附近的零件,即可在狭小的空间内直接接取针头一次性注出的电解液,大大节约了劳动时间,提高了生产效率。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立体视图。
图2是图1的主视图。
图3是图1的后视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应用参考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技术领域的人员更好地理解本实用新型方案,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如图1、图2、图3,图4本实用新型电池壳夹具,包括主体1、定位凹槽2、手柄3,在所述主体1的一面上设有固定电池壳的定位凹槽2,该定位凹槽2的数量与注液机针头的数量相对应。所述定位凹槽2的深度约为电池壳长度的三分之一左右,所述手柄3通过螺钉固定在主体1的侧面,通过拆卸螺钉可以调节手柄3在主体1上的长度,方便与使用者使用,也可以通过焊接的方式一次性固定。为了使电池壳更稳定的固定在主体1上,在所述主体1另一面上设有与定位凹槽2对应的圆孔4,在所述圆孔4内镶嵌有磁铁5,该圆孔4的直径略小于所述定位凹槽2的直径,这样当电池壳深入定位凹槽2内部时电池壳下端可以停留在圆孔4的上面,磁铁5紧吸电池壳底部,从而使电池壳不会从凹槽2内部滑出。所述主体1为长方体。
下面以注液机采用12个针头注液的方式为例,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及操作过程:首先,取12只电池壳放入定位凹槽2中,电池壳底部被磁铁5紧吸固定住,然后手握手柄3深入注液针头所在的狭小空间内,对准针头,点击设备上的专用按钮,一次性接取12支针头的注液,接取电解液完成后,取出夹具将电池壳放在电子天平上称量,迅速获得注液量数值,提高了调整HIBAR泵的效率。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天津力神电池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天津力神电池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20275749.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