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用于造球机导料筒的强制下料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020274848.0 | 申请日: | 2010-07-29 |
公开(公告)号: | CN201762412U | 公开(公告)日: | 2011-03-16 |
发明(设计)人: | 余国才;杨飞;蒋波 | 申请(专利权)人: | 攀钢集团冶金工程技术有限公司;攀钢集团钢铁钒钛股份有限公司;攀枝花攀钢集团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22B1/24 | 分类号: | C22B1/24 |
代理公司: | 成都虹桥专利事务所 51124 | 代理人: | 杨冬 |
地址: | 617000 四川***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用于 造球机导料筒 强制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下料装置,尤其是涉及一种用于造球机导料筒的强制下料装置。
背景技术
微细粒级钛精矿由于其粒度细小,直接进入电炉冶炼则煤气会带走微细粒级钛精矿,造成钛精矿的利用率降低。因此,微细粒级钛精矿必须经过造球加工后才能进入电炉冶炼。造球的过程是:将微细粒级钛精矿粉、固化剂、液体粘结剂按100∶0.75~1.0∶1.8~2.5的重量比加入到混碾机中混合后,再通过导料筒导入造球机中压成规定直径的钛精矿小球,经烘干后再放入电炉中进行冶炼,避免了微细粒级钛精矿由于自身重量太轻而在冶炼中被煤气带走的情况,提高了钛精矿的利用率。造球过程中,由于钛精矿粉混合料中加入了固化剂、液体粘结剂,混合均匀后的钛精矿粉混合料在通过导料筒进入造球机时,导料筒的内侧壁上会附着上大量的钛精矿粉混合料,影响混合均匀的钛精矿粉混合料顺利进入造球机中,降低造球生产效率,严重时还会堵塞所述的导料筒,使生产无法正常进行。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结构简单、能保证钛精矿粉混合料正常进入造球机的用于造球机导料筒的强制下料装置。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用于造球机导料筒的强制下料装置,包括导料筒,所述导料筒轴向中心线上设置旋转轴,所述旋转轴上设置有螺旋输送结构。
进一步的是,所述旋转轴具有一个伸出所述导料筒的伸出端,在所述伸出端上连接有减速器,所述减速器的输入端连接有电动机。
进一步的是,所述螺旋输送结构的最大直径等于所述导料筒的内径。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在造球机的导料筒内设置一个螺旋输送结构,通过转动所述螺旋输送结构,将附着在所述导料筒内侧壁上的钛精矿粉混合料强制输送到造球机内,既起到向造球机内强制输送钛精矿粉混合料的作用,又保证了导料筒的畅通。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用于造球机导料筒的强制下料装置的主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图1的A-A剖视图。
图中标记为:导料筒1、安装轴2、螺旋输送结构3、减速器4、电动机5。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图2所示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结构简单、能保证钛精矿粉混合料正常进入造球机的用于造球机导料筒的强制下料装置。所述强制下料装置包括导料筒1,所述导料筒1轴向中心线上设置旋转轴2,所述旋转轴2上设置有螺旋输送结构3。采用在所述造球机的导料筒内1设置一个螺旋输送结构3后,通过旋转轴2转动所述螺旋输送结构3,将附着在所述导料筒1内侧壁上的钛精矿粉混合料强制输送到造球机内,既起到向造球机内强制输送钛精矿粉混合料的作用,又保证了导料筒的畅通。
由上述技术方案可知,要能有效的清除附着在导料筒1内侧壁上的钛精矿粉混合料,使其强制进入造球机中,必须使所述旋转轴2转动进而驱动螺旋输送结构3绕导料筒1的轴向中心线转动。驱动所述旋转轴2转动的驱动力,可以是手动的,比如在旋转轴2的一端安装一个手把,通过旋转手把即可驱动所述旋转轴2转动进而驱动螺旋输送结构3绕导料筒1的轴向中心线转动,但是如果使用手动驱动,则劳动强度大,生产效率低。为了提供生产效率,降低操作人员的劳动强度,所述旋转轴2具有一个伸出所述导料筒1的伸出端,在所述伸出端上连接有减速器4,所述减速器4的输入端连接有电动机5。这样螺旋输送结构3便由电动机5通过减速器4带动旋转轴2进行驱动。从而可以大大的降低操作人员的劳动强度,显著的提高生产效率。
所述螺旋输送结构3的最大直径如果大于所述导料筒1的内径无法实现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但是,如果所述螺旋输送结构3的最大直径比所述导料筒1的内径小很多,比如所述螺旋输送结构3的最大直径为导料筒1内径的50%甚至更小时,则大量附着在所述导料筒1内侧壁上的钛精矿粉混合料也无法有效的强制输送到造球机内,为了提高强制下料的生产效率,所述螺旋输送结构3的最大直径等于所述导料筒1的内径。这样便可以彻底清除附着在所述导料筒1内侧壁上的钛精矿粉混合料,强制将其输送到造球机内,保证导料筒1输送通道的畅通,提高生产效率。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攀钢集团冶金工程技术有限公司;攀钢集团钢铁钒钛股份有限公司;攀枝花攀钢集团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未经攀钢集团冶金工程技术有限公司;攀钢集团钢铁钒钛股份有限公司;攀枝花攀钢集团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20274848.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主动控制弧斑的电弧蒸发源及使用该蒸发源的设备
- 下一篇:一种组合式楼梯